戎州网 — 精彩生活从这里开始!
官方空间官方空间官方微信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三个关键词 看四川人才评价“指挥棒”

责任编辑:严俊发布时间:2019-03-27 17:23:55
来源:四川日报点击:
 鲜明评价导向、分类改革人才评价标准、建立人才评价特殊通道——

  “它的出台对四川完善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日前采访中,西华大学党委书记边慧敏教授肯定道。

  边慧敏口中的“它”指的是不久前我省印发的《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根据《实施意见》,我省将分类建立符合人才特点、激励人才创新的人才评价制度,加快构建导向明确、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人才评价体系。《实施意见》有何亮点?透过三个关键词,记者梳理出答案。□本报记者 林凌 邓翔沣

  A

  鲜明导向

  把品德、能力、业绩等作为人才评价的首要内容,注重考察工作绩效、创新成果、实际贡献

  人才评价难在哪儿?在边慧敏看来,如何破解唯学历、唯论文、唯资历、唯奖项等倾向,完善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是首要难题。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深有同感,他指出,现在一些医生为追求职称晋升,醉心于发表论文、申请课题,“发表论文数量不一般,实际业务能力很一般”“专业职称很高,动手能力很差”现象普遍。

  导向决定方向。省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意见》明确以品德、能力、业绩为主的评价导向,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凭能力、实绩、贡献评价人才,推行代表作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等。“一方面突出把品德、能力、业绩等作为人才评价的首要内容,另一方面强化创新实践能力评价,突出专业性、成长性、创新性、社会影响力等指标,注重考察工作绩效、创新成果、实际贡献。”

  在李为民看来,要改变唯学历、唯论文、唯资历、唯奖项等倾向,就得改变人才评价标准的“一刀切”,“核心在于分类健全人才评价标准。”

  这样的改变在《实施意见》中得到体现。《实施意见》提出,要以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为基础,根据各行各业各类人才不同特点和职责,分类建立导向鲜明、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人才评价标准。

  省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解释,基础研究人才以同行学术评价为主,强化其成果原创性、科学价值、社会影响等评价指标;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突出市场评价,增加专利发明和运用、成果转化和推广、创办领办企业等评价指标的权重,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条件;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评价重在同行认可和社会效益,注重学术影响力、决策咨询效果等,避免片面将论文、专利、项目、经费数量等与评价直接挂钩。

  B

  分类评价

  突出7类重点领域,对每一类人才分层分类设置评价内容和方式,构建符合各领域人才特点的评价制度

  边慧敏注意到,《实施意见》在鲜明导向的基础之上,明确提出要推进科技、教育、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医疗卫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技术技能、农村实用人才等7类重点领域人才评价改革。

  她以熟悉的教育行业为例。在今后,高等学校的不同岗位教师将会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对教学为主的教师,重点评价其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实绩;对科研为主的教师,重点评价其学术能力、创新质量和贡献;对社会服务为主的教师,重点评价其在成果转化推广、服务决策、科学普及等方面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

  不止在高等学校,《实施意见》提出,完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重点评价其职业素养、专业教学能力和生产一线实践经验;建立充分体现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教师职业特点的评价标准,重点评价其教育教学方法、教书育人工作业绩和一线实践经历,严禁简单用学生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价中小学教师。

  李为民关注的医疗卫生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也在《实施意见》中找到答案——对主要从事临床工作的人才,将重点评价其临床医疗医技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对主要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才,将重点评价其创新创业能力、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能力;对主要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等的公共卫生人才,将重点评价其流行病学调查、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疾病及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等能力。同时,还将建立符合全科医生岗位特点的评价机制,把签约居民数量、接诊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等作为重要评价因素。

  “对每一类人才分层分类设置评价内容和方式,建立不同评价标准,构建符合各领域人才特点的评价制度。”省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C

  服务中心

  建立向重大发展战略、产业企业、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以及青年人才倾斜的人才评价特殊通道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以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服务四川高质量发展?省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向重大发展战略、产业企业、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以及青年人才倾斜的人才评价特殊通道,促进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向重大发展战略倾斜——服务“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我省将打破户籍、地域、所有制、身份、人事关系等限制,探索建立区域高层次人才评价互动互认机制;助推“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我省明确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可破格申报科技项目、人才计划、职称评审……

  向产业企业倾斜——建立健全在重大项目中评价、识别人才机制,开辟对“5+1”产业以及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人才评价绿色通道,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申报评价渠道……

  破题基层人才短板,我省将通过完善基层人才评价机制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比如在省级重大人才计划、项目中开辟贫困地区专项或建立单独评审通道,对符合条件的人才给予重点倾斜。”同时我省明确,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因政策倾斜因素获得的人才称号、人才项目等,在支持周期内不得跟随人员向所在区域外流转。

  破除论资排辈、重显绩不重潜力等陈旧观念,我省还将进一步完善青年人才评价激励措施,探索建立优秀青年人才举荐制度,让更多青年优秀人才成长起来、脱颖而出。

  省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抓好《实施意见》落实,下一步,我省还将配套出台科技、教育等7大重点领域人才评价实施细则,同时,大力推进人才评价“放管服”改革,保障和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优化人才评价环境,营造公平公正、求真务实、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评价氛围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