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记者联系到手机(或手机模型)被班主任砸掉的4位学生的家长,他们却纷纷表示“砸得好”。
“粗暴”的教育方式为何引来家长支持?这个案例折射出哪些教育难题?
不久前,安州中学某学生在网上反映称,其所在的高二某班班主任两个学期以来,共砸了22部学生手机。该学生还配了一段视频,内容为老师在课堂上砸一部手机。
该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学生带手机进学校,老师收了后可以代为保管,然后放假再还给学生,不至于收了就砸。同时,该学生也称,班主任老师在上学期中途也明确规定,再发现学生耍手机,收了就要被砸。
“参战方”
学生、家长、老师
“战略目标”
争夺手机控制权
“战争”方式
老师立下禁耍手机规矩,收、砸学生手机,或让他们及家长自己砸手机;学生用模型机忽悠“敌方”、在老师家长之间周旋等
“战斗”结果
……
一场大战
玩手机 收手机 砸手机 当事老师:敲山震虎
班上耍手机情况严重,立下规矩“再发现就收、砸”
7日,记者联系上了该班班主任刘老师,他介绍,视频中的行为发生在两个月前,手机是班上一名学生的。当天中午,他发现该学生在教室里玩手机,然后就将手机收了,并将学生带到办公室进行教育。因为他在班上早就说过,发现学生耍手机就要砸,于是,该学生及家长同意他将手机砸掉。
“当时,我也想在班上起一个教育作用,就给该学生说,晚上上读报课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砸,该学生也同意,于是晚上上课时,我将这个手机砸了。”刘老师说。
由于班上学生玩手机情况严重,刘老师规定,再发现耍手机,直接没收、砸掉。刘老师现在还记得他砸的第一部手机,当时,一名学生上课玩手机被发现后,刘老师请来了该生家长,经过交流后,该家长说直接将手机砸了,断了孩子的念想。
“我也想就此对其他学生起到一个震慑作用,就将学生叫到了办公室,学生家长先砸了一下,我也随后将手机砸在地上。”刘老师说,开始砸手机后,玩手机的情况虽有所好转,但依然严重。
经刘老师统计,从上学期到现在,一共有18部手机被砸,其中,他亲自砸了4部手机,包括两部模型机,其他都是家长或者学生自己砸的。
“其实,砸手机主要是想震慑学生们,有些手机没收后也通知家长到了学校。我和家长商量,干脆就给孩子说,手机被砸了,其实是我一直保管。现在还有4部手机保管在我宿舍,等放假了再还给学生。”刘老师告诉记者。
班上学生:偷梁换柱
交模型机“顶包”,骗老师还骗家长
1月6日,又是一个星期天,该班晚自习时,18名学生将手机交由班主任刘老师保管到星期五放学,这个班每周都会如此,这也是学校的规定。而在刘老师的宿舍内,还有4部被没收的手机。这4部手机,已经收了一个多月,将保管到放寒假。
谈起学生上课、就寝玩手机一事,刘老师称,班上这种情况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刘老师介绍,他2017年调入安州中学,接手现在这个班,几乎每名学生都有手机,有的会带入学校,有的不带;有的带进学校后,会根据规定,交由班主任保管至星期五放学,有的则将手机藏在身上,上网、玩游戏等。
据该班一名学生介绍,一个星期五下午,刘老师归还学生上交的手机时,有一部手机一直没人认领,刘老师喊了几次,结果引来了几名同学的笑声。后在一名同学的提醒下,刘老师才发现那是一部模型机。
刘老师介绍,不仅学生拿模型机忽悠,而且还在家长和老师之间打“太极”。刘老师记得,有一天,他将几名上课睡觉的学生名单发在了家长群,其中一名家长给自己打电话,问孩子交了手机没有,翻看登记名单后,刘老师说该学生确实交了手机。“当时家长觉得很奇怪,他怀疑孩子没交手机,叫我再去查看,结果发现交的是个模型机,而他晚上就寝时,就通宵打游戏。”刘老师说。
部分家长:摇旗呐喊
很难管住孩子玩手机,老师“砸得好!”
令人意外的是,对于班主任砸手机的行为,4部手机(或手机模型)被砸的学生家长却觉得“砸得好”。近日,记者联系上了4名学生家长,他们均称,自己很难管住孩子玩手机,同意老师砸,“断了孩子的念想”。
杨女士女儿的手机在去年10月被砸了,正是被其他学生拍到刘老师砸的那部手机。杨女士介绍,她在桑枣一酒店当服务员,女儿父亲在省外打工,从初中开始,他们就给女儿买了手机,但自从换成智能机后,女儿就对手机入迷,在家就是玩手机,根本管不住,成绩下滑严重。
“我和女儿经过了多次‘斗争’,最后她表态,说到学校就按规定交给老师,结果她还是没交,后来被刘老师发现上课耍手机,手机也被砸了,虽然手机1000多元,但我认为刘老师没有错,砸得好,这样就断了孩子耍手机的念想。”杨女士说。
黄女士是一名男生的母亲,她在孩子初中时离婚,儿子跟随父亲生活,但孩子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儿子跟婆婆住在一起,因此,更多时候是她在管孩子。今年夏天,他们花800多元,给儿子买了一部手机,主要是监督他是否已经回家等。
“他回家都是玩游戏,上网聊天,他婆婆也完全管不住,而且称自己到学校后交手机,结果,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对学习影响太大了。”黄女士说,送孩子到学校读书,都想孩子成绩好一些,都想孩子多学习点知识,“砸得好!”
孙女士的孩子是走读生,为了玩手机,和父母打起了“心理战”。孙女士介绍,她曾多次将孩子的手机没收,并藏在家里面,但孩子都能将手机找出来,偷偷带到学校玩耍。“我同意老师的做法,孩子自己把手机砸了,让他自己死心。”孙女士说。
张大妈是一名学生的奶奶,居住在安州某镇的农村,她儿子儿媳常年在省外打工,孙子由她带。刚开始孩子手机被砸了后,她并不知道,一段时间后孩子才告诉她。“听到孩子手机被砸了,我觉得老师做得对。”张大妈说。
一点反思
既要堵 也要疏 咋出招
在采访中,刘老师承认,砸手机的方法有些简单粗暴。安州中学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一些学生以联系家长为由带手机,其实班主任的电话,也可以随时借给学生使用。同时,学校还有很多磁卡电话,也宣传引导学生使用磁卡电话。该校作为一所区县中学,在留守学生较多的情况下,如何更好教育学生正确使用智能手机,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刘老师的行为有不妥,事情发生后,学校已经组织学校班主任开会,将探寻一个更好的管理学生带手机进学校的办法。
那么,“更好的办法”在何方?
“堵”很必要
避免孩子成为手机的俘虏 限制措施必不可少
儿童保护和儿童工作独立专业顾问(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保护专家暨项目官员),在国内从事社会发展和公益慈善类项目工作21年的杨海宇认为,学生们在上课、就寝时玩手机,这是肯定不行的,不仅影响学习,也影响健康成长。但是,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一味禁止,甚至用粗暴方式禁止学生用手机,无助于消除孩子对于信息世界的渴求与接触。更重要的是,要避免孩子成为手机的俘虏。
不过,限制措施也必不可少。不少家长指出,网吧里电脑上网对未成年人尚且有绿色网络、年龄等法律限制,而智能手机上网却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应鼓励研发有通讯功能、学习资源的“学生手机”,通过内容筛查、功能限制、时间限制等防止孩子沉迷,给网络不良信息加上一层“过滤网”。
有专家认为,禁带手机只能治标,正确引导学生使用手机才是根本。对于在互联网时代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全面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并不现实,应该加强孩子的网络素养教育,让他们具备更强的辨别力、自制力,学会自我管理,将手机变成学习和生活中的有益工具。
“对于手机在校园的规范化管理,不能‘一刀切’,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分类规范。同时也要注意‘有堵有疏’,比如开设信息课、校园网吧等,给予信息时代下的孩子正常接触网络的渠道。”相关教育人士说。
“疏”是根本
学校应开设手机相关课程 家长应和学生共立规则
杨海宇认为,对于高中生,学校应该和在校学生通过参与式的讨论,和同学们一起来讨论手机使用的利弊,建立师生共同协商共同遵守的学校手机使用规则。学校应该给在校学生开设手机和网络运用知识与技能课程,给孩子们讲解如何更好地运用手机,如何避免成为手机的俘虏,如何相互帮助,避免沉迷于手机游戏与网络社交媒体。 对于家长,也需要和自己的孩子以更平等的方式来讨论如何用好手机。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手机使用的利弊、如何使用手机更好地获取信息,帮助自己成长,一起建立规则,来有效管理上网时间,确保手机不成为学习的负面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家庭和学校应共同设定手机使用计划,共同监督执行。
他山之石
近日,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一项在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校园禁止使用手机的新法令,即使是休息时间也不例外。而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也已通过立法,或明令禁止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或课堂,或规定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学生才能使用手机。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立法禁止未成年人在校园使用智能手机,用法治思维建设现代学校管理章程,让学校有一个可以参照执行的法理依据,或许值得借鉴。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汤小均 报道 部分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