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青羊区艺术治疗公益联盟自2013年9月,为青羊区心智障碍学生开展美术治疗活动后第五次画展,从3日至10日,在青羊区西村展出。
“星星的孩子”笔下 也有一个五彩的世界
148幅画,来自30多个特殊儿童,他们绝大部分都是有智力障碍或者发育迟缓症状的自闭症孩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童话般的名字——星星的孩子。因为社会交往、语言交流障碍和刻板的行为举止,患有自闭症的孩子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虽然我们能看到他们,却很难接近,像星星一样孤独。但他们的内心世界,仍然是五彩斑斓的。
“第一组是我们7个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画的‘年年有余’。”青羊区教科院美术教研员、青羊区艺术治疗公益联盟发起人之一匡敏介绍说,在布展时,老师们创意地将这组国画凑成了像是鱼竿串起一串鱼的有趣样子。“第二组,是学生画的电线杆。”匡敏说,自闭症等特殊孩子会在日常生活中,缺少对身边事物的主动观察,老师们就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观察身边的东西,电线杆就是学校外的实景,通过点线面的勾勒,成为一幅幅作品。
怎样跟特殊儿童相处?并不是多点耐心就行
青羊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卞蓉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与特殊儿童相处,并不是多点耐心、节奏放慢点就行了,而是需要专业的特殊教育。
与跟普通孩子上美术课不同,自闭症等特殊需要儿童常常有刻板动作、智力发育迟缓或者障碍,甚至不与外界沟通,该怎么给孩子上课?匡敏和卞蓉从青羊区的美术老师中招募愿意为孩子们上课的志愿者老师,由特校的专业老师参与沟通交流,准备了好几个月,直到2013年9月,青羊区艺术治疗公益联盟才第一次开课。
“这个是你画的什么?”“电线杆。”“这个呢?”“狮子。”3日,在西村的画展上,陈女士带着儿子桂桂,一幅幅地看过去,桂桂的第一幅画,就在第二组里。陈女士指着画,耐心地等着桂桂有些慢但是准确的回答。
卞蓉介绍说,特殊需要儿童常常伴随着肢体动作的障碍,尤其是手指的精细化动作,并不能很好地完成,而绘画握笔、涂写、手撕纸、手工,可以帮助锻炼这些细小的动作。情绪不稳定的孩子也可以从绘画中逐渐学会安静,听从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