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绿野书舍显得更加恬静温馨。
从萧山城区出发,驾车一小时,沿着大溪路一路向南,便到达位于河上镇的绿野书舍。这家藏匿于乡野的最美书店在开业后的第三个月,便拿下全国“年度乡村书店”称号。在各项荣誉的持续“加持”下,慕名前去“打卡”的游客们每个周末都会把近700平方米的绿野书舍塞得满满当当。
在这里,浓浓的咖啡香伴着河上老街厚重的历史;
在这里,淡淡的书香融入雨后乡野泥土气息;
在这里,温暖的灯光映衬着粉墙黛瓦和小桥流水……这些来自绿野书舍的独特元素,正为这方清新的空气增加更多香甜。
在许多人眼里,开书店是为了心中那份挥之不去的“小情怀”;而对于主动背离城市的喧闹,亲近乡野大地的绿野书舍来讲,则是在广袤乡村寻求书店的更多意义。
书店的一次“远行”
2018年末,萧山新华书店从市心桥出发,第一次把经典的大红招牌挂到了直线距离30公里以外的河上镇老街。萧山新华书店总经理杨岳江把它定义为一趟意义非凡的“远行”。
而起初促成这次“远行”的,是位于市心桥的新华书店零点书房。2018年1月8日,萧山新华书店市心桥店经过三个月升级改造,在一楼开设“零点书房”。每天,“书房”里那温暖的灯光都会陪伴城市里的读书人,直到午夜钟声响起。当越来越多的读者把零点书房“搬”进自己的手机相册和朋友圈时,距离零点书房三十公里以外的河上镇有个更“大胆”的想法——把这样的书店“搬”到镇里。
很快,杨岳江就收到了河上镇抓文化的副镇长的邀约。“他们希望我们入驻河上,而处在转型期的新华书店也在寻求书店的更多可能。”在杨岳江看来,与河上镇的合作计划几乎是一拍即合,因为“美丽乡村建设让河上力促形态之变、视野之变的同时,更注重精神之变。”
确定项目落地之后,河上镇给予了书店极为优惠的补助政策,并把镇中心主干道旁的两间店面房留给新华书店。但杨岳江最在意的还是书店的生命力。在纸质书遇冷、书店零售不断下滑的今天,书店如何在经营环境更加“残酷”的乡村生存?“肯定要因地制宜,如果是简单的复制必然水土不服。”
杨岳江决定为乡村书店设立新的品牌:绿野书舍,意为“成为广袤乡村中的文化绿洲”。除了赋予书店新品牌以外,整个书店的布局也采用了最新的运营思路。
“原来的卖场布置基本是80%面积拿来卖书,20%留给其他用途。但现在,1/3的面积拿来卖书,1/3的面积为读者提供休闲功能,另外1/3是其他业态。”除了购书,绿野书舍还将延续新华书店的传统,定期举行新书发布会,诗歌朗诵会,艺术品展览,让文化交流在古村里迸发新动能,通过文化的力量助推乡村振兴。
从30公里以外缓缓而来的绿野书舍早已删去传统新华书店的印迹,近700平方米的店面已然成为河上最具格调的公共文化空间。这是萧山新华书店开店69年来,到过的最远的地方。如今,她静静藏匿在河上老街入口处的白墙黛瓦之中,像极了一本打开的书,给人带去温暖,让更多人了解河上,走进河上。
让书香浸润乡村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家新华书店。”对于萧山南片的大多数市民来说,让书香浸润乡村的绿野书舍就是他们心中的“主角”。
走进绿野书舍,一下子就能感受到乡村书店的温暖气息。踩着青砖步入书舍,古朴典雅的原木书架映入眼帘,各类书籍排列其上,配合一层装修错落有致的区域设计,颇有点“书山有路勤为径”的感觉。沿着阶梯拾级而上,书舍二层的风格宁静淡雅,点亮窗前书桌上的台灯,似乎江南的烟雨与来往的喧嚣都被隔绝在窗外。
这些画面,也被楼塔人蒋晓丽记录在微信朋友圈里。
对于书店,蒋晓丽颇有感触。
曾经,每次看到身边的朋友晒出某处新开业的书店,蒋晓丽总会投去羡慕的眼光。在绿野书舍开店之前,蒋晓丽走进书店的机会很少。“毕竟农村嘛,没有那个条件。”楼塔距离城区书店很远,只有孩子需要更换新的绘本时,蒋晓丽才会带着孩子去城里的书店买书、看书。
改变,从绿野书舍的到来开始。
“现在换成朋友羡慕我啦!”蒋晓丽住在楼塔镇管村,从家里出发开车到绿野书舍只要五分钟车程。每周,她都要带着孩子去绿野书舍“打卡”。“店员们都认识我,进门就与我打招呼,那里有家的温暖,也有读书的氛围。”
“大多数看书的都是孩子,在那里我算得上是大龄读者了。”今年59岁的俞煜峰是河上人,和蒋晓丽一样,绿野书舍打破了他两点一线的生活轨迹。
和大多数河上人一样,从书店项目落地开始,俞煜峰一直在关注书店的新进展。去年1月29日,绿野书舍正式营业的第二天,下班后的俞煜峰就迫不及待地往镇上的新文化地标赶过去。
俞煜峰住在距离绿野书舍两公里外的下门村,家门口的书店让他既惊喜又期待。“完全超出想象,村里都能开出和城里规格相当的书店,作为河上人很骄傲。”
常年养成的阅读习惯,让俞煜峰始终坚持阅读纸质书。现在,每周至少去一次绿野书舍已经成为他必须完成的“任务”。“平时喜欢养花,所以多数是来看看花草种植方面的书籍。”他说自己喜欢坐在二楼靠窗的桌子前,花上一下午时间沉浸在书本里。“现在我感到去书店的生活很充实,过得很有意义。”
点亮“文化灯塔”
几乎和绿野书舍同时来到河上的,还有新任河上镇副镇长郭莹。从旅游部门调入乡镇,郭莹对绿野书舍一点也不陌生。
“绿野书舍,在千年古镇河上是一件清新雅致的艺术品。”就在绿野书舍即将开业的前夕,“萧山河上”微信公众号上一篇介绍绿野书舍的推送文章里,这样描述这个镇上的新文化地标——从零到有,绿野书舍以美丽山水为底色,以乡土历史为魂魄,以人文图书为载体,在解决广袤乡村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在照亮着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心灵,构成最基础、最前沿的文化服务阵地。
虽然书店已经成功开业,郭莹却依然闲不下来。“一个好项目成功了,一大片项目都来了。”农历新年过后,一家叫做“中莲景遇”的众创空间在绿野书舍带动下,正式落户河上。就在距离绿野书舍200米外的另一处办公楼内,中莲景遇将为河上的文创产业规划更大的想象空间。
当然,需要郭莹对接的文创项目远不止这一家。“书画院、艺术培训、非遗类型的项目都在和我们对接,现在在谈的至少有七八家。”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在郭莹看来,这正是河上引入绿野书舍后所期待的文化效应——把集镇老街最核心的位置留出来,打造一个标杆项目,打造一座文化地标,为更多愿意加入乡村振兴的项目提振信心。事实证明,这座矗立在广袤乡野的“文化灯塔”已然亮起明灯。
实体书店会有未来吗?在纸质书遇冷、书店零售不断下滑的今天,萧山新华书店为这种疑问提供了有力反驳——在2018年,萧山新华书店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 通过“小连锁”模式,新华书店开始深入到社区、乡村和学校,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去贴合不同的受众。一年内共开出六家分店,拿下国内多个“第一”且连连获奖。
虽然,科技的便捷为我们提供了更多阅读方式的选择,但去新华书店的阅读体验依然无可替代。一杯咖啡、一壶茶、一本书,在书店翻页思考,品读岁月,其实更有一番阅读的乐趣。
从零点书房到绿野书舍,和曾经“中规中矩”的书店相比,现在的新华书店更像是一个提供精神栖息地的“城市阅读空间”。她为城市找回纯粹,也为乡村播撒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