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努力增进民生福祉
一项项惠民政策的落实
一批批民生项目的落地
一个个利民措施的出台……
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9月5日上午10:00,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召开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本场发布会聚焦民生事业发展,关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透过这些数字
来看生活“大”变化
↓↓↓
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胡斌介绍,1978年到2018年,全省城乡就业人口从3087万人增加到488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从10.9%降至3.47%。劳动用工管理更加规范,工资收入持续增长,职工平均工资由590元增至64717元,增长了110倍。我省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2018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达到2512万人,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60%以上,实现劳务收入近4467亿元,返乡创业实现总产值达4000亿元。
“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从无到有。”胡斌在发布会现场介绍,截至2018年底,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5766万人,较1986年净增5745万人,增长273.6倍;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637万人,基本实现全民医保;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871万人、1013万人、859万人。
目前,我省社保卡持有人数已达8593.3万人,其中,第三代社保卡在全国率先实现即发即用,目前已发行1277.3万张,发行量居全国首位。
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戴作安介绍,学前三年、小学、初中、高中(毛)入学(园)率分别达84.64%、99.92%、99.64%、92.71%,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5.4%,步入大众化阶段。
据悉,我省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5万所(其中普通高校126所,数量居全国第6位),学历教育在校规模达到1572.7 万人,比新中国成立前增加1418.1万人,教育规模位列全国第五、西部第一;教职工达到110.7万人。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71.6%。在全面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创新实施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
在医疗方面,据介绍,我省人均期望寿命从建国初期的35岁提高到2018年77.1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500/10万下降到18.2/10万。婴儿死亡率从200‰下降到5.48‰。医疗卫生机构数从195个增加到81539个,增加417倍;全省三级医院数居全国第三,二级医院数居全国第一。医疗机构床位数从0.2万张增加到59.9万张,增加302倍。每千人口床位数从0.034张增加到7.17张,医疗卫生人员数从0.27万人增加到74.7万人,增加274倍;每千人口医疗卫生人员从0.047人增加到8.95人。疾病防控能力增强,全省31种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连续11年低于全国平均值。
四川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廖永康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全省常年保障城乡低保对象438.5万人、特困供养人员48.5万人。城乡低保标准低限分别由2015年的4440元/年、2280元/年,调整至2018年的6000元/年、3720元/年,年均增幅11.7%、21.1%。
此外,建成养老设施1.2万个,养老床位达50.7万张。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实现市县级全覆盖,为9.6万名无人监护和父母无力监护的儿童落实了监护责任人员;散居和机构养育孤儿年养育标准分别提高到10800元、16800元。
记者了解到,70年间,四川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3.6平方米提高到2018年的41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至2018年,全省累计建设公租房(含廉租房)、经适房、限价房105.3万套,惠及291万困难及中低收入群众,共改造各类棚户区203万套,近600万人实现“出棚入楼”,22.1%的城镇家庭享受到各类住房保障。
四川省住建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孔燕还介绍,我省在2013年率先在全国提出实施“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六年来,全省共向农民工提供了公租房10万余套,向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发放了公租房租赁补贴,约有30万农民工享受到政府提供的住房保障。
四川是文旅大省。截至目前,全省拥有世界遗产5处,联合国非遗名录7项。建成公共图书馆204个,文化馆 207个,博物馆252个,艺术表演团体829个,国家文物保护单位230处,国家级非遗项目139项。2007年,全省旅游总收入首次达到千亿元;2013年以来,年均增速达到22.2%,成为增速最高的产业之一;2018年,全省旅游总收入突破万亿大关。天府旅游名县、文旅特色小镇等丰富的文旅产品吸引了八方游客安逸游四川,带动了全省旅游接待和旅游收入持续增长。目前,全省有A级旅游景区613家,其中5A级景区12家,全国排名第五。4A级旅游景区260家,全国排名第一。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筑牢民生底线
提升民生福祉
造就幸福生活
发展带来的红利,群众最有发言权
70年巨变
关乎民生各个方面的大变化
成就了人民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