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众多历史文献表明,成都就是中国雕版印刷的起源地。在1944年,唐代成都印制的梵文《陀罗尼经咒》木刻印本一纸在锦江望江楼附近岀土轰动文化界:这不但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而且也证明成都自唐至宋就是中国三大印刷中心之一。
最早雕版印刷品
竟藏在古墓的一只手镯里
1944年4月的一天,成都锦江畔的四川大学校园里,工人突然挖掘到了几块古墓的方砖。川大考古学家冯汉骥和杨有润立即赶到现场,清理发现小型墓葬四座,其中三座相连,为小型南宋墓;另一座为唐墓。考古人员从唐墓里的女性尸骨的右臂上取下了一只银镯。他们意外地发现银镯中空,镯的破损处,微微露出一点纸页。他们取出被冯汉骥形容为“有如橡皮”一般的对角卷成筒状的丝绢纸,小心翼翼地打开,发现上面竟然有字。原来,这是一件藏在银镯中的绝世珍品—《陀罗尼经咒》。
银镯里的《陀罗尼经咒》用唐代著名的茧纸印制,印本质地薄且半透明,异常柔韧,长34厘米、宽31厘米,中央为一个小方栏,栏中有六臂菩萨,手持各种法器。栏外围刻梵文,并且有经咒17圈,四角及每边都有菩萨和供品刻像。学者们从梵文本身及构图着眼,认为是佛教密宗之物。
更令人惊奇的是,《陀罗尼经咒》首行竖锈汉文一行:“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近下家印卖咒本。”因为成都原称“蜀郡”,改称“成都府”是在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十月以后的事情,由此可知《经咒》印制的时间肯定在此之后。其下限时间虽难确定,但从墓葬形制、随葬器物以及印本典型的唐朝书写风格等诸多方面综合分析,当在公元800年前后。考古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经咒》系晚唐成都印本,但它与在我国敦煌石室发现的“咸通九年”(868年)的《金刚经》相比,孰早孰晚,学术界尚无定论。但无论如何,《陀罗尼经咒)都堪称世界范围内现存最早的印刷品之一。因为《金刚经》1907年被英国探险家斯坦因运往了英国,所以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陀罗尼经咒》,是目前国内保存的最早印刷品。
这一文物也证明了唐朝成都造纸业不仅发达,而且为唐朝川纸已经成为印制贡品典籍纸张的说法寻找到了有力的实物证据。
唐代雕版印刷
在成都最早出现且兴盛
雕版印刷术大约出现在公元3世纪的晋代,随着纸、墨的出现,印也开始流行起来。
唐代,成都的雕版印刷业十分兴盛,而且雕版水平和印制水平都在全国名列前茅。太和九年(835年),东川节度使冯宿上奏朝廷,说剑南两川地区私家刻印的印历到处都是,甚至官方的新历还没颁布,民间私刻印历就已经满天下出售,所以请求朝廷下令禁印。唐懿宗时期,日本僧人宗睿来华,在成都地区购买了西川印子所印《唐韵》一部五卷、《玉篇》一部三卷带回日本。
此外,中国出版个人作品集,也源于公元10世纪的成都。
雕版印刷为什么能最早在成都出现并兴盛,成都何以成为唐宋雕版印刷中心?成都雕版印刷的兴起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唐代成都是当时全国著名的最繁华都会之一,有“扬一益二”之称,这不仅是指经济上的繁华,也表明了成都的文化发展在各大城市中也处于领先地位。与印刷关系最密切的是,唐代的造纸业极为发达,是优良印刷材料──麻纸的重要产区之一。唐代麻纸天下闻名,唐代官府文书等重要文稿,朝廷规定必须用“成都造”麻纸。造纸业的发展为大规模印刷书籍提供了便利条件。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蜀中还有一种主要的纸──以树皮为原料的皮纸。它的发展与女诗人薛涛关系密切。薛涛发明的薛涛笺就是以浣花溪水、木芙蓉的皮、芙蓉花汁制作而成的。
宋代中国的雕版印刷趋于完美,是大规模发展的重要时期。成都、福建、杭州、开封都是全国的印刷中心。而成都的雕版印刷有“宋时蜀刻甲于天下”之美誉。“宋代成都的雕版印刷有着字大、圆润、颜体,排版优越的特点。”谭继和介绍。(记者 李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