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甲天下的蜀南竹海位于四川西南部的宜宾市境内,平均海拔高度在600--1000米左右,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幅员面积12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45平方公里,由27条峻岭,500多座峰峦组成,景区内共有竹子400余种,景区内绿色怡人、空气清新,是一座天然的绿色大氧吧!
说到竹海
大家肯定想到的就是成片的竹林
其实竹海除了竹
还有很多不一样的美景
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
被誉为“竹海明珠”的
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仙寓硐
一个佛道共存之地
Bamboosea
仙寓硐位于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竹海镇“蜀南竹海”南缘的擦耳岩半山腰的天然岩腔内,洞长约281米,宽5-15米,高4-15米,各段不等。
▼
1982年,仙寓洞被宜宾地区行政公署公布为宜宾地区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仙寓洞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洞内主要石刻文物从左往右集中分布在观音殿、大佛殿、二佛殿、和尚殿、灵官殿等殿堂庙宇,有石刻圆雕佛像40余尊;摩崖造像7龛;舍俐塔一座;摩崖石刻题记16处,碑刻1通和犀牛望月等。
圆雕有三世佛、文珠、普贤、财神、天妃、十八罗汉、观音、金童、玉女、十二圆觉等。
摩岩造像有观音、十八罗汉、太子游四门、灵官。
碑刻题记记叙了仙寓洞的沿革和修缮事宜,反映了佛、道的兴衰起落。
这里是观赏蜀南竹海的好地方,站在洞口眺望,只见崇山峻岭竹波荡漾,蜀南竹海的奇特风光尽收眼底。
神奇自然
Nature
仙寓硐原是一个天然岩腔,洞上莽莽的竹林,洞下是竹海大峡谷。
隔竹海大峡谷与挂膀岩洞穴群相望,时或烟波浩渺,时或云飞雾聚,仙寓硐也就时隐时现于烟霭云雾之中,从洞中往外观,周围青绿翠蔓,碧浪无垠,若是天气晴朗,云消雾散,可鸟瞰数十里田园景色。
东山门石柱上有对联曰:“天际出悬岩,石窍玲珑,问混沌何年凿破;云中寻古洞,淡烟缥缈,看神仙海外飞来”。
清代诗人沈毓新有诗赞曰:“仙寓之山高插天,上有石洞悬其巅,一径盘空绝人迹,只许猿鹤时蹁跹”。
仙寓硐又是一个依山靠岩建造的石窟寺庙,这里最早是一个道观,后来佛教兴盛,宋朝以后,相继建了观音殿,老君殿等活动场所。
穿过长廊,走出林带,眼前天光大现,原来已面临绝壁。我们站在"普渡众生"的观音神像前,脚下是万丈深谷,奇险惊心!身旁有飞瀑从山崖直落谷底,这就是十三迭泉。
大家从台阶下来,沿石道穿过水帘就到仙寓硐了。这股水帘高约5米,宽约3米,不同季节水势有所变化,因为在阳光照射下常显出几种色彩,被称为"紫云佛光"。
石壁上那一条20公分宽的链条图案,
天然造就,色泽斑驳,
人们说它是仙女留在这里的一条项链。
仙寓硐实际并不算硐,而是一条长约500米的半边山洞,背靠绝壁,前临深谷,我们四川叫做"洼岩腔"。
这里从前飞阁流丹,香火兴旺。洞中分为卧佛殿、大佛殿、二佛殿、玉皇殿、天公地母殿、灵官殿,还有明朝王德年间重修殿堂的碑文。现在殿阁都己不在,只残留下几壁明代的摩崖造像,也不同程度的风化了。
请看这一壁灵官造像,高1米左右,脚踏风火轮,手举打神鞭,瞪圆双目,张开大口,威风凛凛,刻工粗犷有力。
还有一块完好的明刻九龙碑,在高50公分,宽30公分的石块上刻出九条石龙,昂首翘尾,活灵活现。
石洞顶板上题刻文字很多,可惜苏东坡所题已不存在。记得他题的是一付对联:"天际出悬岩,石窍玲珑,问混浊何年凿破;云中寻古洞,篆烟缥缈,看神仙海外飞来。"
请各位品味一下,苏老先生见境生情的这一问一看,不正好给仙寓硐增添了深长的妙趣吗!
二佛殿前悬岩上那道飞瀑直泻的水幽里,卷卧着一条石牛,此景叫"天河饮牛"。
相传有年大早,织女怕老牛渴死,要拉他上天,老牛坚持要协助竹仙播完竹后才与竹仙一齐回到天上。
眼见此地无水解渴,老牛就要渴死,织女又再犯天条,用织梭凿破了天河,放下一股清泉来救老牛,而此时老牛已因又累又渴死去化成了一条百牛。
其实这是竹棍术,大旱不断,清冽可口,有健胃肠助消化的功能,是理想的减肥健体的山泉水。
仙寓硐地处万岭箐的最高峰下,风光相当美丽。晴天,百里山河尽收眼底,使人心胸舒展;雨日则雾缠嶂岫,四周一片溟蒙,恍如飘涉于云天之上。
前人有一首诗说:"仙寓之上高插天,上有石洞悬其巅,一径盘空绝人迹,只许猿鹤时翩跹。
"现在路道修得好了,我们会觉得这诗说得夸张了一点是,茫茫竹海中这一处高山景观,确也为竹海添色不少,既到竹海,这里是不可不游的。
仙寓硐实际上是一个佛教和道教共同存在的守教活动场所。仙寓硐临岩而建的的木建筑已毁损,石洞的旧貌犹存,昔日旺盛的香火,依然可辩。
一九九四年,香港作家、国际佛教学会研究中心研究员何洁居士捐资修建了释迦牟尼卧佛和紫竹观音。
一九九七年长宁县文物管理所又重建了大雄宝殿和小雄宝殿,逐渐恢复了昔日古貌。
▲实景拍摄
今天的探秘就此结束啦!
意犹未尽吧!
那就来这个被誉为“竹海明珠”的文物景点仙寓硐
实地感受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