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2500年前,在朝天宫一带,吴王夫差设冶山城邑,南京有城的概念方始。朝天宫,有南京“母城“、“金陵四十八景”之首等江湖美誉,有“一座朝天宫、半部南都史”之大佬地位。10月25日,“江苏方志大讲堂”第八期在南京市石鼓路小学开讲。南京市秦淮区委朝天宫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振荣以“从地情资料中读懂朝天宫”为主题,全面解码朝天宫的历史人文。交汇点公开课同期开讲。
源自朝天宫及附近的成语、歇后语多达30余个
“朝天宫不是用来逛的,是用来读的,我读了八年,还没有读懂。”作为秦淮区委朝天宫街道党工委书记,同时也是南京市博物馆总馆理事,南京草根文化的爱好者、研究者,张振荣对朝天宫的一砖一瓦、一巷一居、一草一木、一水一桥都怀有深厚的情感。
“2514岁的朝天宫绝对算得上是南京文化之集大成,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张振荣笑着说,自己的这番言辞绝不是信口雌黄,而是有很多史料可以佐证。“这里是南京最早的城,也曾有南京最早的人工运河,南京最早的文庙甚至最早的军械研究所均诞生于此,同时,这块巴掌大的地方也曾是儒家、道家、佛家融合最有代表性的地方之一。”张振荣透露,自己至少收录了2000多篇关于朝天宫的古诗文,“这里也是语文教材中古诗文作者来过最多的地方,我粗略统计了一下,至少有17位。”
庄严厚重的朝天宫有说不完的历史故事,也有不少让人莞尔的地方。“源自朝天宫及附近的成语、歇后语多达30个,像江郎才尽、望峰息心、秋风疏柳、泪洒西州等等,最近读了朋友赠送的一本书,又发现‘握拳透掌(爪)’这个成语竟然也出自于此。”
根据张振荣介绍,东晋时期,朝中大臣卞壸为保卫国土,抵抗叛贼苏峻的进攻,与两子均战死沙场。殉国一年半后,晋成帝下令将其尸身安葬在冶山。殉国85年后,后来有盗墓贼偷盗卞壶的坟墓,据《晋书卞壸传》记载,当他们撬开棺木搜掠陪葬品时,发现卞壸“尸僵,鬓发苍白,面如生,两手悉拳,爪甲穿达手背”。
被人遗忘的南京城史上最古城隍庙曾繁华一时
上海豫园的城隍庙至今仍繁华如昨,而金陵的城隍庙早已淹没在历史的故纸堆里。“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古南京城,城隍庙知多少。
张振荣表示,有据可查,在老南京人记忆中,清末还有三座城隍庙。清嘉庆年间《重刊江宁府志》载:“都城隍庙在府治钦天山之阳,明洪武年间建;府城隍庙在府治前;古城隍庙在府治汉西门大街。”这就是说,明代初年,在鸡鸣寺一带建有一座城隍庙,这座城隍庙被称之为“都城隍庙”,可惜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府城隍庙” 在府西街附近,上世纪八十年代拆除。
据《上元县志》推测,古城隍庙建于“唐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其它两座都建于明朝,这可以说古城隍庙为南京城史上最古老的一座城隍庙,在世千余年。清光绪乙酉(1885年)仲夏新刻、江宁陈作霖撰《金陵琐志五种》载:“自巷北(张公桥)转至古城隍庙,西通衢为堂子大街。”这足可以说明,清末民初,这座城隍庙依然存在。查1928年《最新首都城市全图》还可以看到“古城隍庙”之地名,位于今朝天宫街道朝西街东段北侧,古西州城北,古黄鹂巷西,后南京地图上再无此名。
“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二十四桥在哪里?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都知道扬州的二十四桥,可你知道南京历史上也有过二十四桥吗?而且名气不在扬州二十四桥之下,年代更比扬州二十四桥早多了,只不过当时不叫桥,而叫航,史称“二十四航”。
张振荣在讲座现场透露,历史上南京的二十四桥都在朝天宫西街中段位置。在位于甘雨巷26号的可园史志馆的外墙上,以图板形式介绍了和扬州二十四桥所不同的“南京的二十四桥”。
“从桥文化的变迁就能反映历史。”张振荣表示,根据陈作霖的文献记载,古运渎的起点就在秦淮区的内桥西。其两支流经鸽子桥、鼎新桥、草桥、红土桥、上浮桥、仓巷桥(古称道济桥)、文津桥、望仙桥、张公桥等桥梁。
“现在大家一谈起二十四桥,特指扬州瘦西湖的二十四桥。扬州二十四桥一般说法是始于唐,但究竟是一座桥叫此名,还是有二十四座桥,不得而知,也有可能是泛指当时的瘦西湖桥多。不过南京在唐以前就有二十四桥,这不是指桥多,而是真有二十四座桥,桥桥有名。不过,当时并不叫桥,而是称‘航’或‘渡’”。
交汇点记者 黄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