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中国的历史上,下一个王朝的胜利者,出于其政治需要,当然会刻意抹黑上一个王朝。周人将商纣王贬的一文不值,说他荒淫无道,即是如此。汉朝将秦始皇描述成一个暴君,除了统一六国之外无尺寸之功,亦是如此。
在我国历史上这样的事件并不少见。被“创造”的历史逐渐代替了真相,越往后传,便越来越变形。下面我列举4个我认为历史上比较存疑的事件,以供大家思考。
一、秦始皇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这可能是后世对秦始皇一生最大的讨伐,正因为此,秦始皇始终无法成为千古一帝,这黑历史抹也抹不掉的。
但真相是这样的吗?其实当时主要是杀方士的。
方士卢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便携带求仙用的巨资出逃,并且还散播秦始皇的为人、执政等消极的方面。秦始皇知道后大怒,故而迁怒于所有方士,下令在京城搜查审讯,抓获460人并全部活埋。
当然你要说这里面有没有儒生,肯定是有的,那个时候读书之人和方士常常是重合的双重身份。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写道:
始皇闻(侯生、卢生)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
而当时焚的书主要是记载上古圣王治世理念的《尚书》,以及方士们的“教科书”医药、卜筮等书籍。后面难免殃及池鱼,诸子百家的一些著作古籍也被烧了不少。
事实上,在秦灭亡后的一两百年里根本没有“焚书坑儒”的说法,最多算“焚书坑术”,西汉后期才有了“焚书坑儒”的说法。一字之差谬之千里,一字之差也让人恨彻心扉,因为中国历史是儒家当道的。你说恨不恨?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个事情也很存疑。
首先来说,历史上所有的思想学术,并不是统治阶级想罢黜就能罢黜的,统治者固然掌握着国家暴力机器,能够控制人的身体,却很难控制人的思想。儒术能够独尊是因为它符合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其他思想不符合于是慢慢就消失在历史洪流中。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个事情也很存疑。
首先来说,历史上所有的思想学术,并不是统治阶级想罢黜就能罢黜的,统治者固然掌握着国家暴力机器,能够控制人的身体,却很难控制人的思想。儒术能够独尊是因为它符合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其他思想不符合于是慢慢就消失在历史洪流中。
你现在回过头来看,墨家讲科学、讲人人平等,法家讲法制建设、讲以法治国,在当时社会是太超前的东西,那个时代的人怎么能普遍接受呢?相比之下儒家就好用多了。
司马迁只在《史记》中说汉武帝尊崇儒学,并没有说罢黜百家。反而是200年后东汉班固的《汉书》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本来班固是想拍汉武帝马屁的,狠狠表扬一番,赞扬其排除万难的果断——其他的学术都罢黜,只尊崇儒学。没想到适得其反,在后世眼里汉武帝成了文化独裁,连儒生们也对此多有批评。
这马屁分明拍在了马腿上,如果汉武帝在天之灵知道后世是这个态度,肯定恨不得将班固也处以宫刑。
三、方孝孺被“灭十族”
灭十族的故事传播的很广,当有人要证明比灭九族更狠的时候,就一定要请出方孝孺。
因为朱棣夺了侄子的皇位,命方孝孺写登基诏书,方孝孺穿着一身孝服,不仅不肯写登基诏书,还朱棣谋朝篡位,于是朱棣一怒之下杀了方孝孺“十族”。
不过,这个事却很存疑。你看,《明史》是清朝官修的明朝史,本来就是一部黑明朝的历史书,为何《明史》却没有记载“诛十族”呢?这么好的一个黑历史,还不赶紧记下来,字体加粗,划重点?
《明史》说方孝孺是被凌迟处死的,跟他一起赴刑场的还有他弟弟。在方孝孺死后,其妻子和两个儿子也自缢身亡,两个女儿跳进秦淮河溺死。
我们来看看说方孝孺被“灭十族”的是哪些书呢——明末大学问家黄宗羲的《方正学孝孺》,崇祯年间编纂的《明熹宗实录》,崇祯年间的《宁海县志·方孝孺传》,明末清初文人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
发现问题没,记载方孝孺被“灭十族”的书,基本上都是明朝末年的地方志或者个人修史。那时候的明朝已经烂到骨髓里了,民怨四起,文人们对这个王朝恨之入骨,你还指望他们说什么好话?
反倒是已然坐稳江山的满洲人,在对此问题上能够客观一些。
四、疑点重重的康乾盛世
有人直接就说了,“康乾盛世就是一个笑话!”
所谓盛世,主要看你站在什么角度来看待,以及你站在多长的历史维度来看待。
比如将康乾时代与他们的50年前相比,确实算是很不错的,那么我说这是一个盛世似乎也没问题。后世一看,既然先皇都说那是盛世,也不好反驳。康乾盛世的说法就是在乾隆后期逐渐形成的。嘉靖皇帝上台后,难道敢反驳这种说法?再往后很多年清朝灭亡后,虽然敢反驳了,但惯性认识已经形成,自然也就不反驳了。
康熙朝连年征战,掏空了国库,老百姓生活很艰难。乾隆朝对外闭关锁国,政治腐败,社会矛盾突出。所谓的盛世,不过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次回光返照罢了。
如果非要说康乾盛世的话,只能是皇帝的盛世。康熙平三藩收台湾,后世说他文治武功;乾隆一朝也无大的战乱,使得乾隆可以七下江南劳民伤财,可以写诗题字,可以让后宫女人们争宠。站在统治者的角度来看, 这是盛世。
对清朝老百姓而言,则完全看不出盛世的迹象。看看明朝传教士对普通百姓的记载,再对比清朝传教士对普通百姓的记载,你会发现清朝百姓在传教士笔下全是穷苦愚昧的形象。马戛尔尼使团一个人就写道:“中国普通老百姓生活比较贫困,人人都很瘦……”
这是盛世老百姓该有的样子吗?这到底是谁给闹的——还不是康乾盛世浮华外衣下压的老百姓喘不过气来!
国外史学家一般不称康乾盛世,只称“High Qing”,即清朝的高光时刻。这是比较客观的评价,高光时刻绝不等于盛世,至少那不是老百姓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