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治是清代著名书法家、画家和诗人,他非常博学,精于诗、文、书、乐、鉴,通晓绘画、篆刻、佛理。在清代书法史上,王文治成就很高,为帖学代表人物之一,书法与梁同书齐名,世称“梁、王”;与刘墉、翁方纲、梁同书并称“清四大家”;与刘墉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誉;时有“天下三梁(梁同书、梁衍、梁国治)不及江南一王”之语。
王文治《行书“读画轩》
书法声名远播海外
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今镇江)人。乾隆二十五年进士,授编修,擢侍读。乾隆二十九年出任云南临安(今云南建水县)知府。在建水、通海等地留下很多碑刻和对联。至今滇南一带尚有他的墨宝遗存,虽只尺中楮,民间亦视为拱璧。
据王昶《湖海诗传》称:“禹卿尤工书,楷法河南,行书效《兰亭》、《圣教》;入京师,士大夫多宝重之。”王文治20多岁时就书名遐迩传扬。乾隆二十一年,全魁、周煌出使琉球,两位使臣仰慕王文治书名,特意邀请他同行,王文治欣然答应。琉球人素好书法,得知王文治是清朝书法名家,纷纷重金求书,视为至宝,十分珍重,因此,王文治书作在琉球风靡一时。当时朝鲜人来华,专门以饼金购得王文治书法以归,其书法声名远播海外。日本很多博物馆都珍藏王文治真迹,如东京国立博物馆、京都藤井齐成会有邻馆、冲绳县立博物馆、大分县立博物馆皆藏有王文治的墨宝。
王文治《仿米山水》
王文治 《柳燕图 》
推崇禅宗“顿悟”之说
有专家认为,王文治的笔法受米芾、赵孟頫影响更大一些,点画峻拔,转折处棱角分明、骨力强劲,且笔笔清晰、干净利落。结体取势以平正为主,内敛而外纵,时用唐代书法家李邕之法,耸拔之右肩。章法多得益于董其昌,字距和行距疏朗,字里行间透出浓郁的书卷气,清劲潇洒,神采飞扬。他对董其昌情有独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都精于禅理,思想上更有相通之处。
王文治非常推崇禅宗的“顿悟”之说,很多作品都透出一种禅家的清远意味。梁绍壬曾称“国朝书家刘石庵相国专讲魄力,王梦楼太守专取风神,时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目。”王文治也能绘画,作品讲究自然,善于抒发情感,但存世画作不多。京江画派的代表人物张夕庵、潘恭寿等都是他的弟子。这些弟子曾在王文治的点拨下,摆脱了“四王”的束缚,使之成为了“以气韵见长,不以魄力超胜”的京江画派。王文治传世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的《七言诗》卷及《梦楼诗集》、《赏雨轩题跋》等。
王文治《行书七言联》
书法精品受青睐
在艺术品市场上,王文治书法历来有行情,特别是当时他的书体甚为流行,因此很受藏家青睐。上世纪90年代国内开拍名家字画后,王文治作品就在各地拍场上亮相。1995年中国嘉德曾推出王文治《行书七言联》和《书札》作品,结果分别以1.54万元和6.05万元成交;同年,在朵云轩拍卖会上,他的《行书四屏》以2.6万元拍出,价格一般。
2002年朵云轩曾推出王文治书法精品《行书九言对联》,估价3.8万至4.8万元,由于书写内容为“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事业还是读书”,故受各路藏家的青睐和追捧,并出人意料地以18万元成交,不仅高出估价近3倍,而且直逼20万元大关。
2003年王文治《行书快雨堂临书手卷》在朵云轩以11万元成交;2004年《行书七言诗》在上海崇源获价16.5万元。
2010年后,随着中国书画行情大幅攀升,王文治作品价格也出现了上扬。2011年王文治1789年作的《行书七言联》在中贸圣佳以78万元成交;同年,他于1792年作的《行书鹡鸰颂》手卷在西泠印社以109.25万元成交,价格首次突破了百万元。2013年香港佳士得推出他的《行楷祝寿序十二屏》,估价12万至15万港元,上拍后受到藏家的热烈追逐,最终被一买家以高达231万港元收入囊中,折合人民币189.75万元,高出估价15倍之多;一年后,此屏再次被上海明轩推出,仍受到藏家青睐,结果以218.5万元成交。
此后,王文治作品价格依然居高不下。2015年他于1800年作的《行书“云起楼”》在华艺国际拍卖会上格外抢眼,尽管此作只有三个大字,但作品原为吴徵旧藏,最后以59.8万元成交。2017年《行楷十一联》在北京翰海获价161万元;同年,王文治于1788年作的《行书“如水”》横披在中国嘉德以69万元成交。2018年王文治的《行书“读画轩”》在中国嘉德获价17.25万元。
王文治绘画作品也有市场行情,尽管亮相很少,但价格不低,2018年中国嘉德曾推出他于1785年作的《仿米山水》立轴,成交价达28万元。
目前,王文治书作价格在“清四大家”中仅次于刘墉。鉴于目前国内清代字画价格总体偏低,加上王文治的书作雅俗共赏,后市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作者:朱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