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葛亮当官期间,为什么要坚持向北讨伐,有哪些原因
三国时期要说实力最弱小的,当然要数得上蜀国了,它的整体实力,根本就没有办法和北方的曹操所抗衡,诸葛亮留给后人的性格,也是非常的谨慎,为什么这样一位军师,却有多次的向北讨伐,这完全不符合他平时的形式风格,那么他是为了帮助汉室江山恢复吗?其实这也只是一种口号,他之所以坚持这样做,是因为这场战事,能够为蜀国提供合理性,不至于在以后成为个被人宰割的诸侯国,北伐主要是以攻为守,完全符合了当时的战略要求。其实还有个原因,就是诸葛亮这样做,为了在人民大众中树立自己的威信,让地位变得更加稳固,很多人都知道,在刘备受伤之后,把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其实在这之前,他在蜀国之内的地位还是比较低的,领导对他提出的那些建议,并不是完全的听从,他主要的职责是负责后备力量,对于现在来说也就是个后勤部长。
前线的战场上,诸葛亮并没有任何出彩的军功,所以他也就想通过这些战役,来表明自己身上的才华,在他的指挥下,蜀国的这些军队已经完全占领了,魏国的几座城池,并且也获得了些胜利,这样完全就符合了,诸葛亮擅长治理军队和管理国家的才华,当然他这样做,还是为了能够培养各种人才,提高国家整体的作战能力。在他掌管蜀国政权的时候,无论是关羽,张飞还是其他的大将军,都已经离世了,再加上东汉末年不少人才流动性很大,益州这个地方又是地处偏远,对于本地人他更不是很了解,所以通过这样的一次战役,能够很好的为国家培养不少得力的人才,在这之后,果然他发现姜维等人也是值得信赖的。如果经常的研究历史的书籍都可以知道,关羽在镇守荆州的时候,已经出现了败仗,并且陪上了自己的性命,这之后刘备更是整合了全国的军队,将为兄弟报仇,没想到在这之后也是彻彻底底的失败了,这样蜀国军队有7~8万人,就被其他人消灭了。
诸葛亮在第一次向北讨伐的时候,他率领的这些队伍实,际上也是支全新的,有待提高实战经验的团体,当然在街亭这场战役中,之所以会出现失败,虽然和守城的将领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这也说明蜀国这些士兵的战斗能力,根本不足以和魏国的军队所抗衡,所以通过这样向北的战争,要不断的锻炼这些基层领导的作战能力,这样在发生了重大战役之后,就能够有很多的经验,并且获得最后的胜利。还有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够给蜀国开阔疆土,提供些可以供农民耕作的田地,因为在刘备治理的期间,凉州这个地方并没有成为蜀国的乡土,但是对于蜀国的这些高层领导来说,他们觉得迟早要把这个地方夺回来。原来原来的益州也是个不错的富足地方,但是在打仗的过程中,经济却遭受到了破坏,使得大多数的农民都非常的贫穷。
甚至整个蜀国之内的国民经济,出现了停滞的现象,因为在这期间,刘备不断的发动战役,无论是关羽和曹操之间,还是和东吴之间,这样就消耗了国内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当然扩充国库并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完成的。根据历史数据的统计,当时共有28万多住户,可以以上战场打仗的将士就达到了10万,次还有些是地方的官员,这就说明每6个农民,就要负担国家的一个将领或者是士兵。这些人中还有老人孩子和妇女,这些人是不可以参加其他的劳作,那么说来归去就是两个劳动力的身上,增加了不断不少的负担,所以诸葛亮正是想要通过这些战役,来改变这种状况,能够让领土不断的扩展,这样才可以产生足够的粮食基地,给士兵们提供充足的供应。
但是不可否认,诸葛亮在发动这次讨伐的过程中,使得蜀国的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为农民身上的负担更加重了。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世人才知道了诸葛亮身上所特有的这些智谋,巩固了自己的位置,并且从队伍里面。也选拔出了不少年轻的接班人,把那些刚刚加入团队里面的士兵,彻底的锻炼了一番,这些目的也是我们这些后人难以想到的。因为事情总有两面性,既有他好的一方面,当然就有负面的影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