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的国际赛场,随时会遇到突发情况。作为中国军人,他们时刻把祖国荣誉放到首要位置,尽最大努力,用无可置疑的实力完成任务、赢得胜利,向全世界展现中国军队的风采。请关注《解放军报》的报道——
代表我军装备保障力量首次参加“国际军事比赛”,我们克服重重困难,赢得三项第一——
换枪再比,仍是满分
■陆军第83集团军某旅中士 杨 琳
2018年11月,我走出国门来到南苏丹,在异国他乡担负起维护和平的任务。作为应急处突小组组长,我曾不止一次冲进暴乱的人群,参加救援行动,维护正常秩序和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因为我们的优异表现,联南苏团的指挥官一次次竖起大拇指。
作为一名中国军人,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永远是我们的选择,在维和战场如此,在国际赛场也是如此。我曾作为单车驾驶员赴俄罗斯参加“国际军事比赛-2016”“修理营”项目,这也是我军装备保障力量首次走出国门参加国际赛事。
“修理营”项目涉及体能、射击、投弹、驾驶、修理等课目,对参赛人员的战斗体能和综合技能要求极高,同时还非常考验装备的性能。
我所在的技术保养车组首先要完成的是“单车竞赛”,项目要求在规定时间通过5公里赛道上的反坦克壕、波形路段、斜坡直行限制路等多种障碍,还要完成吊装作业、施救汽车、更换轮胎等课目。
“轰!”在爆炸声中,比赛开始了。一路有惊无险地通过数个障碍后,车辆行驶到堑壕,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儿。
通过堑壕需要用车载机械将两块钢板吊装至堑壕上设置桥型通路,我们平时习惯手动协助吊装钢板,避免产生偏移。然而就在比赛的前一天,裁判临时通知我们,比赛时不允许用手辅助进行吊装操作。这无疑给我们制造了难题。
进行吊装时,我的目光紧紧盯着队友杨海军操作手上的操纵杆,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脸颊流淌下来,机械臂下的钢板在他精准控制下缓缓移动到堑壕正上方。听到熟悉的钢板落地声音,我收起器械,迅速驾驶车辆通过堑壕。后轮通过钢板的声音响起,我悬着的心才算落地。最终我们夺得了该项目第一名。
杨琳在进行轻武器射击训练。张嘉成摄
随后的“射击训练”阶段,要求参赛队员在200至400米3个不同距离上完成对图形靶、全身靶等6个目标的射击,同时将手榴弹投掷在指定目标内,期间还会有烟雾、噪声等干扰。
到达射击位置后,我深吸一口气,从上方握住握把,确保步枪和射击台紧密结合。一轮射击结束后,我们打出了满分。
就在这时,俄方参赛队员以我方参赛队装具先进为由,突然提出互换武器重新比赛。气氛一下子紧张了起来,各方关注的目光聚集到我们身上。
当地气候变化无常,时雨时晴。我的衣服早已被汗水和雨水浸湿,在烈日下晒出一道道盐渍,脸上的汗珠也不停滴落。
俄军使用的枪支没有觇孔,凭借以往的射击习惯很难保证全部命中。这次参赛是我军装备保障力量在国际赛场上的“首秀”,不论什么情况,都必须打好。我强迫自己镇定下来。没有觇孔,我们凭借经验判断瞄准点的位置,瞄准、击发一气呵成,仍取得了全部命中的满分成绩。俄方参赛队彻底折服,现场也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你们可以当我们的射击教练了!”俄方裁判对我们竖起了大拇指。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中国军人的自豪。
完成车组全部比赛课目后,我带领的小组获得了“单车竞赛”“射击训练”“军事体育”三项第一,我也因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二等功。
走出国门,我们就代表祖国。陌生的国际赛场和维和战场,随时都会遇到突发情况。作为中国军人,必须时刻把祖国荣誉放到首要位置,尽最大努力,用无可置疑的实力完成任务、赢得胜利,向全世界展现中国军队的风采。
(陶然、郑建坤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