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老师说:“马家俊,你来回答吧!”
“树,还有花!”马家俊拿起话筒响亮地答道。
在广西凭祥市隘口小学的教室里,8名学生课桌上立着边长超过20厘米的大桌签,上面醒目地印着每名学生的名字。这些桌签是为了方便远在市区的凭祥市第一小学老师,通过大屏幕与学生进行互动。
这8名学生也是隘口小学全校的学生数量。
隘口小学位于祖国南疆边陲凭祥的友谊镇隘口村。学校地处缓坡,距离中越边境不到1公里,中法战争遗址万人坟就在不远处。校园背后是直通越南的南友高速,距校门口8米,就是中越国际铁路,车辆反复碾过的轨面在阳光下光亮耀眼。
守在中越铁路边上的隘口小学,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古老学校,据史料记载,学校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即1889年),由隘口私塾逐渐发展为隘口书院、隘口乡国民中心小学,并于1957年发展成一所公办全日制完全小学。
隘口小学辖区内有8个自然屯,村民多为辖区边民,这些年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的边民开始到市区、南宁等城市买房定居。
边民人口的减少导致学生数量锐减。校长钟绍智介绍,学校人数最多时达到325名,在职老师15名,如今只剩下8名学生、两名老师。
2018年8月,隘口小学从完全小学变更为教学点。尽管只剩下8个孩子,尽管方圆3公里内还有两所小学,但是凭祥市没有撤掉这个教学点,就是充分考虑到“一所学校就是一个哨所,一位村民就是一个哨兵”,考虑到稳边固边的重大意义,隘口小学跟其他距边境线上0—3公里所有的学校(教学点)都被保留了下来。
钟绍智既是校长,也是老师,他和另外一名男老师负责教授8名学生的课程。
只有两名教师,如何开展所有规定的课程?能否保证教学质量?两位老师负责教语文和数学,剩下的国家规定必须开齐的课程,让两位老师很头疼,能教的课他们尽量教,“美术和体育课还行,但是音乐课,我们俩男老师真是没办法”。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2018年,凭祥投入资金155万元,为17个边远教学点安装了智能录播系统、摄像机及显示屏等远程教学设施设备。
凭祥在市第一小学、凭祥镇中心小学设立了直播教室,将包括隘口小学在内的17个教学点与上述两所学校直播室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连线,双方所有课表、教学进度完全同步。
2018年11月,隘口小学正式启动远程互动课堂教学,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4门课程,其余课程都是由隘口小学教师教授。
就这样,一块屏幕将远在市区的凭祥一小和边境线上的隘口小学连接了起来。这些偏远地区教学点的学生也能和优质资源学校的学生一样,上生动、有趣味的课程。
“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高涨,教学成绩也提高了很多。”钟绍智说,2018—2019年度,学生语文和数学的综合平均分提高了近10分。
从这所学校走出去的2008届毕业生劳月翠,大学专科毕业后选择回到边境一线当教师,直到今年3月被抽调到市第二小学任教。新中国成立以来,隘口小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像劳月翠一样“祖国南大门”的孩子。
这所学校,守护着祖国南大门,也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默默见证了新中国70年的强盛之路,见证了新中国“铁路外交”的起伏,也将继续守望,在这个边境小城当好“国门的哨所”。(中国教育报“万里边疆教育行”特别报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