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罗马11月22日电 被称为“水城”的意大利古城威尼斯眼下最怕水。本月12日以来,亚得里亚海涌起巨浪,威尼斯85%面积遭侵袭。灾害事件再次敲响了气候变化警钟。
图说:威尼斯。来源:东方IC
“水城”威尼斯位于潟湖之上,潟湖最终流入亚得里亚海。它建于公元5世纪,城内历史名胜、珍贵艺术品不计其数。然而,水患正日益对它们造成威胁。水患通常发生在冬季,持续降雨和劲风会抬高亚得里亚海水位,将海水灌入“水城”。
自12日以来,威尼斯一周之内经历了3次洪峰。威尼斯政府说,城内最高水位达1.87米,仅次于1966年创下的最高水位纪录。
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威尼斯历史上每100年左右发生一次极端的高水位水灾事件,预计到21世纪中叶每6年发生一次,到2100年每5个月会发生一次。全球变暖导致地中海海平面不断上升,而海平面上升会让海盐持续腐蚀建筑和古迹。
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地球物理系前主任、海洋学家米尔科·奥尔利奇教授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气候变化已使得威尼斯面临被淹威胁。由于气温升高,最近几年当地频遭风暴潮和洪水袭击。
除海平面上升,威尼斯所处土地的沉降更让古城“雪上加霜”。20世纪20年代起,威尼斯周边工厂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大面积地区沉降。近百年来,亚得里亚海的海平面上升了33毫米,同时威尼斯城每年平均下沉5毫米。
20世纪40至50年代,大型工业港口的扩建使威尼斯城区面积缩小了三分之一,重度污染的化工厂出现在城市附近。工业废水和周围农田的杀虫剂顺雨水流出,导致潟湖里的半水生植物大面积死亡。
没有了植物固定,潟湖底的沉淀物被冲到海里,从而使潟湖底部不断被侵蚀。为让大型油轮停靠在港口而开挖的航道,也加大了水流冲入潟湖的强度,加快了洪水涌入威尼斯的速度。
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1966年11月4日,威尼斯暴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水灾。水位最高升至海平面上2米。地下油罐破裂,泄漏出的黏稠黑色石油漂浮在水面上。洪水肆虐20个小时退却后,古城狼藉一片,艺术品和建筑物遭到无法修复的损坏。
2003年,意大利政府启动了一项旨在抵御海潮侵袭、拯救威尼斯的“摩西工程”,计划在威尼斯潟湖东部与亚得里亚海相连处建成数座“浮动水坝”。平时钢筋混凝土墙沉入海底,当海潮袭来,这些活动水坝就可以通过压缩空气泵控制,升出水面形成堤坝,从而减少海潮对“水城”威尼斯的侵蚀。
然而,多重原因导致“摩西工程”进展缓慢,至今仍未确定最终完工日期。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从2020年起,意大利学校将要求每个年级的学生学习与气候有关的课程,旨在让未来的公民做好应对气候紧急情况的准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