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接触了一些紫砂壶,了解不多,但是也想与你分享我的这点了解。
关于茶的东西,现在所知道的都只是我初步的认识,也许很浅薄,也许很片面,但还是想要记录下这些浅薄的认识,与你分享。希望多年以后能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亦或是选了一个或者两个东西去做专门的研究,希望那时,能与你分享的是一些深层的,能让你听后有所收获的东西。
初识紫砂
著名的艺术家高庄先生写过这样一首诗“我恋紫砂无釉彩,相见如人披肝胆,不靠衣衫扶身价,唯以本质令人爱”这首诗就是对紫砂壶最好的描述。
今天不是第一回接触紫砂壶,之前还拍过一个抖音视瓶,但也只是为了拍视频认了一些壶名就再也没有做更多的了解。
直到今天在茶桌看见了一直“仿古”被我误认为是西施,引起了一番讨论。最后朋友还说有空一起去宜兴探店,这才想着还是要好好做个了解,至少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
仿古壶
紫砂壶的前世今生
在唐元之前,中国并没有把茶当做日常的饮料而是把它当做药物,再往后明洪武时期,朱元璋下诏天下今后不准再做饼茶,只能做散茶,还在费饼茶兴散茶的诏书里说“茶加香味,捣为细末,已失真味”。
也就是说以前那些做茶的方法,会把茶本身的味道给弄丢了,所以倡导臣民抛弃传统点茶法,改用散茶直接冲泡。
但是当时的大部分文人就不给老朱这个面子,因为连一直盛行的煎茶法、点茶法的基础物茶饼团都没有了,文人们茶桌上的二三十种茶具也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按照陆羽在《茶经》里的描述“二十四器,缺一则茶废”今后的茶文化岂不是要失传了,所以当时除皇宫以外,民间饮茶方式还是以点茶为主。
二十四器中部分茶器
到正德年间,有一位江南的科举解元觉得老朱说的很有道理,泡散茶确实能保茶的自然之味。
这位江南的科举解元是土生土长的江苏宜兴人,他发现当地陶工制陶,所做的多为水缸、米缸,还有一些稍细的陶土用来做保温大茶壶。
一直想要推崇泡茶法的他想着如果能制作出古朴精致、妙趣横生的小壶来供文人泡茶,那不就传承了茶文化还大大增加了茶文化的内涵。
于是他亲自画图设计,请制陶高手照图制作,进过不断的反复探索实验,终于制成了即美观又实用且充满文人气息的紫砂壶。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壶成之后,为了推广泡茶法,他写好一封封书信连同紫砂壶一起,让他的书童逐一送到那些坚持点茶法的老顽固手中,他们接到壶便爱不释手,朱元璋废点茶的诏令也靠着紫砂壶的魅力,终于得以实现。
紫砂壶的诞生也将中国的茶文化变繁为简,获得新生。
历史上的第一把紫砂壶
关于第一把紫砂壶的来源,至今还存在很大的争议,有人说是吴家书童供春在金沙寺陪自家公子在寺庙读书时偷学僧人做壶。供春是按照寺内树瘿的形状制作的紫砂壶,所以这把壶叫树瘿壶,后来又因为壶上刻有供春二字,所以此壶又叫供春壶。
供春壶
历史上第一把紫砂壶确实叫供春壶,但实际上紫砂壶的鼻祖并不是供春。而是吴家公子吴颐山设计所为,就是前面说到的江南的科举解元,我个人比较相信第二种说法。
吴家是当时宜兴最有名的大户,吴颐山的父亲吴纶是个不折不扣的点茶派,当时和吴纶喝茶的都是明代四大画家之一的沈周、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唐伯虎、文征明等等文人墨客。
他们聚在一起品茶时,吴纶才是中心人物,这也是为什么吴颐山制成紫砂壶之后,为什么可以直接让书童把壶送到文人家里的原因。
另外就是关于金沙寺的说法,当时的金沙寺群山环抱,经常有老虎出没,几乎没有人会到那里去,而且在正德初年金沙寺早已僧去寺空,说吴颐山在那里读书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吴颐山当时是在宜兴大潮山的福源禅寺为母亲守孝、诵经,超度亡灵。按照当时的规矩,母亲去世,儿子必须守孝三年,吴颐山就是在这三年时间里创造了紫砂壶。
而供春壶这个名字的由来则另有原由,紫砂壶是专门为泡茶而做,用来泡没有加任何调料的真茶、散茶,所以有壶供真语之说。
从朱元璋废饼兴散开始,贡茶就分为四个等级,探春、先春、次春、紫笋,所以吴颐山设计制造的壶就叫供春壶,春就是散茶的意思,在壶坯未烧之前,吴颐山会把供春二字题写在壶上,这就是第一代紫砂壶,供春壶。
那吴颐山的书童供春又是怎么来的呢?供春本名朱昌,可以在吴家族谱里查到。
大家为什么会把朱昌叫成供春呢!因为当时吴颐山让朱昌派壶的时候,讨壶的人一看到朱昌来了,就欣喜若狂的说“供春来了,供春来了”久而久之,不明真相的人就以为供春就是朱昌的名字。
按照供春壶的寓意,其实每一把紫砂壶都可以称为供春壶。供真茶、散茶之壶。
如何辨别紫砂壶
紫砂壶泰斗顾景舟讲过,判断一把壶要看它的形、神、气、态,也有人觉得要从泥、形、工、款、功这五点来判断一把壶的好坏。
所谓的泥就是泥料,紫砂泥中含的氧化铁成分非常高,用壶盖去碰撞壶身的时候,会发出像金属碰撞时那种脆脆的声响,泥还分为紫泥、红泥、绿泥。
形是指一把壶的形态,比如说光身壶、花果型壶、还有方壶等。
工就是指壶的工艺,最简单的辨别方式就是看壶柄、壶盖、壶口三点是不是在一条线上。
而且壶盖和壶身要紧密结合,倒水的时候出水流畅。所谓款就是指在紫砂壶的壶身上会有一些大师题词、作诗,有的会有印款,一般有大师题词的壶,其收藏价值会大大提升。
还有最后一个“功”这个功就是功能的功。紫砂壶作为一把壶从制作开始讲究的就是实用性,一把很漂亮的壶在倒水或者倒茶的时候,壶盖会掉或者会漏水,这就称不上是一把好壶。
紫砂壶界必须认识的几个人
说到书法,要认识王羲之、颜真卿;讲到印象派要知道莫奈、雷诺阿;讲到紫砂壶也有几个人要认识。
明末清初的紫砂壶大师,时大彬。据说时大师每次做完壶以后都会细细品看,发现有任何不完美的地方会把壶直接砸掉,他在砸壶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惋惜阻止他,但他还是照砸不误,时至今日,时大彬留下来的作品很少,但每一件都是精品。
还有一个人是乾隆年间的陈曼生,他开创了曼生18式,也就是指,做紫砂壶时,有18个款式是最漂亮的。
然后就是近代的顾景舟,顾景舟是宜兴紫砂名艺人,顾景舟大师的作品多为光货,指壶身光洁的紫砂壶,只用几何线条和立体线条来勾勒出一把壶,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和雕饰。
说到顾景舟就必须提到一个人蒋蓉,与顾景舟的光货不同,蒋蓉的作品多为花货,花货多用自然界、动物界的那些花卉或形态用浮雕或半浮雕的形式来完成一把壶,是和光货完全不同的风格。
不同的作品体现着艺术家不同的脾气和性格。
顾景舟和蒋蓉之间曾经还有一段故事,但最后因两人对艺术的追求不同,最终没能有好的结果。但是两人也在自己的领域里把作品做到了极致。
每一把高品质的紫砂壶,都是一种思想寄托,每一次用它来泡茶,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紫砂壶为泡茶而作,因茶而生,它只是一个泡茶的器具,它的位置应该是在茶桌上,与茶相依相伴,而不是被作为收藏品而被束之高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