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州网 — 精彩生活从这里开始!
官方空间官方空间官方微信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浙江:画好点睛之笔 绘就发展新篇

责任编辑:严俊发布时间:2019-01-25 10:07:09
来源:人民网点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走进新时代,共绘长江美,沿江各省市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人民网适时推出“长江龙·舞起来”大型主题调研采访报道,走访长江沿线省份,用记者的视频、图片、文字,讲述生态长江、经济长江、文化长江、民生长江的美丽故事。

立足长三角、面向全流域,浙江正以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

6300多公里的长江黄金水道,在浙江杭州湾与钱塘江交汇,浩浩汤汤,融入东海。如果说长三角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那么作为承上启下重要纽带的浙江,则正处在“龙眼”的位置。

画龙点睛,重在此笔。如何做好浙江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这篇大文章,不仅是浙江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更是深入推动区域协商合作,共创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新机制的关键举措。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明确要求“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2018年4月,习近平同志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浙江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进程中,与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密结合,着力推动五水共治、动能转换、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如今,地处长三角南翼的浙江,作为“两山”重要思想的发源地和践行区,正在奏响新时代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协奏曲。

今年1月7日,浙江省委书记车俊主持省委常委会议,再次对浙江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进行研究部署。会议指出,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要把参与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整体工作和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结合起来,从规划、产业等方面主动对接,做好深度融入文章,形成参与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强大合力。

生态优先 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宁波舟山港集团与国家电网宁波供电公司合作建成国内首个高压变频岸电项目,实现零油耗、零排放、零噪音。(人民网章勇涛 摄)

临近年末,宁波大榭招商国际装箱码头繁忙依旧,一艘艘庞大的外轮停靠在岸边,桥吊配合着集卡有条不紊地装卸集装箱,一幅水清岸绿之景跃然眼前。宁波大榭招商国际码头有限公司有关人士介绍说,“在我们港区,集卡用的是液化天然气,龙门吊用的是电,船舶靠港后用的是岸电,不会冒黑烟,港口环境越来越好。”

作为年货物吞吐量超10亿吨、年集装箱吞吐量超2600万标准箱的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是长江的重要出海口,每年大大小小的靠港船舶数量近4万艘次,如果这些船舶在泊期间都使用自身燃油发电系统,那么每年将消耗低硫油约8万吨,龙门吊消耗柴油约4万吨,港区集卡消耗柴油约3.2万吨,环境承载力是个大问题。

2012年起,宁波舟山港推进绿色港口建设,目前已拥有超过300台电龙门吊及600辆LNG(液化天然气)集卡,并在北仑、穿山、金塘等多个港区部署了船舶接岸电设备。“龙门吊‘油改电’项目每年可替代柴油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等废气9.8万吨。

2016年,浙江省政府印发的《浙江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实施方案(2016-2018年)》提出,要建立健全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注重生态屏障共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协同打造绿色生态廊道。

很快,一系列“绿色行动”次第展开。长江口海域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长江支线航道水环境治理和水资源保护、长三角空气污染联防联控等方面不断形成绿色合力。

2016年4月1日起,浙江率先设立船舶排放控制区:除军用、体育运动和渔业船舶外,其他所有船舶在控制区内的镇海、北仑、定海等十个港区靠岸停泊期间,应使用硫含量不高于0.5%m/m的燃油。而宁波舟山港已建成177个低压常频接岸电点,覆盖了所辖全部集装箱码头和散货码头,平均年接电船舶超3500艘次。

同时,浙江通过治污倒逼企业转型,打造清新空气示范区,并与上海、安徽、江苏相继建立了区域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共同迎接区域污染防治挑战。

2013年开始,“五水共治”更成为这片土地上的热词。数据显示,浙江累计消除垃圾河6500公里、黑臭河5100公里,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断面;省控断面Ⅰ类至Ⅲ类水质占82.4%,较2013年上升18.6个百分点。在国家首次“水十条”考核中,浙江名列第一。

而从2015年以来,浙江持之以恒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令环境脏乱差、发展滞后的众多村庄,变成生态宜居、富裕文明的绿色家园,惠及数千万农民。2018年9月,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最高环保荣誉——2018年“地球卫士奖”。

在宁波大榭开发区,临港石化产业产值一直占该区工业总产值的92%以上,增加值占GDP的60%以上,高居浙江省前列。该区还建成了大榭石化产业园、万华循环经济工业园、东华能源新材料产业园等三大百亿级临港产业园,基本形成“临港石化、港口物流、商贸服务”三大支柱产业,成为浙江省单位面积投资及产出最高地区之一和第1个财政收入超百亿的开发区。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踏上面积仅30余平方公里的大榭岛,看不到跑冒滴漏,闻不到异常气味,听不到机器噪音。

据了解,年产值超过200亿元的宁波万华循环经济工业园是世界上单个基地MDI(异氰酸酯)规模最大、资源配置最合理、技术最先进、最具竞争力的MDI生产基地,产能占全球的五分之一以上,而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极少量达标“三废”,绝大部分都得到了循环利用,将废气、废水、废料“吃干榨尽”,是浙江省首批唯一一家被评为国家工业循环经济重大示范工程的园区。

宁波大榭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旭勤说,目前大榭“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格局逐渐成型,初步形成以万华宁波、大榭石化、东华能源宁波为核心的多条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

作为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浙江正以“大花园”建设为抓手继续走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扛起“共抓大保护”的责任担当,构筑起长江流域的一条生态屏障。

协调发展 打造全流域“黄金水道”

舟山江海直达船型首制船接水仪式现场。 (人民网章勇涛 摄)

2019年1月11日,满载着100标准箱货物的班列从湖州西新场站缓缓驶向宁波舟山港,标志着“湖州-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班列成功首发。

据悉,这是继“长兴南-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班列后,宁波舟山港在湖州开通的第二条海铁班列,为湖州、杭州地区以及皖东南、江苏宜兴地区又提供了一条便捷、可靠、经济的物流运输新通道。

宁波舟山港目前已是中国南方海铁联运第一大港,近10年来,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年均增长92%,累计完成海铁联运箱量179.85万标箱。2018年,宁波集装箱海铁联运箱量达到60万标箱,居全国第三。同时,通过海铁联运,宁波舟山港目前已经延伸到了长江沿线城市及国内的西藏、新疆等地,并到达中亚、北亚和东欧国家。

2018年1月,重庆至宁波沿长江海铁班列开通,随后由“每周班”发展为“天天班”。9月,义乌至宁波班列实现单月破万箱,成为国内最大的集装箱外贸海铁班列。目前,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业务覆盖15个省、市、自治区的46个城市,内陆无水港达到20个,常态化运行班列总数12条。

“海铁联运具有安全、快捷、环保、成本低、运量大的优势,宁波舟山港位于长江出海口,非常有利于以制造业为主导的沿线城市将产品外运,参与全球贸易。”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涛告诉记者。

长江沿线对铁矿石和粮油等资源类产品需求巨大,近年来,宁波舟山港在南京、太仓等地投资建设了多个码头,并与长江沿线20多个主要港口形成江海联运服务对接。

江涛告诉记者,长期以来,海船不能入江,江船不能出海,制约了长江沿线城市大宗物资运输的效率。依托江海联运,沿海与长江经济带的联系有望更加密切,一幅“通江达海”的壮阔图卷正在铺展。

舟山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装载着铁矿石的巨轮,离港驶向江苏江阴;在舟山老塘山码头,国内首艘江海联运直达船——“江海直达1号”满载着2万吨铁矿砂顺利停靠安徽马钢港务原料码头,从舟山到马鞍山港只需36小时,较以前的中转运输整整节约60多个小时。

“大宗物资由海进江,受制于船型、航道水运能力、长江大桥限高等因素,不得不在南京、张家港等地再次换乘更低吨位的江船。货主们都希望有这样一艘船,自宁波舟山港驶出后,能直抵长江各个港口。”舟山市港航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对接长江,舟山的优势除了港、船等硬件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强项就是联运软服务。站在舟山江海联运中心的舟山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大屏幕前,成千上万根线条从世界各地射向舟山,然后又转向长江沿线各个城市。每一根线条代表着一艘货船,他们从海外来到舟山港,然后向长江流域“游动”。

“通过信息平台建设,实现数据共享是提升长江运输效率、降低运输企业成本、促进贸易便利化的最佳渠道。”舟山江海联运中心有关技术人员说。

毗邻舟山老塘山码头的国际粮油产业园区,是江海联运的重要枢纽,目前年粮油吞吐量近700万吨,由于该园区位于长江、钱塘江和甬江的入海口,是长江流域的海上门户,一些轮船抵达后,把船上的货分解到一艘艘小船上,由小船顺长江而上,运往沿岸各省市,最远可抵四川。

2016年以来,舟山先后与重庆、武汉等沿江20多个港口城市达成江海联运舟山宣言、武汉共识,在干散货、内贸集装箱、商品汽车滚装、农副产品冷链、航运服务等领域达成了多批合作意向,已经形成了一条贯串长江,以运输铁矿石、粮油、矿建材料为主的长江黄金水道。

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推动浙江至长江物流运输格局不断拓展。“海进江”的铁矿石、煤炭,昼夜不息地由宁波舟山港减载或换装到长江江苏、安徽段港口,最远可达湖北武汉、湖南城陵矶;“江出海”的水泥熟料、砂石料等干散货,则由长江沿线的铜陵、池州、芜湖等地,源源不断地运抵港口。

来到中国(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悬挂于墙壁的电子屏幕上,跳动的交易行情数据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我们的目标是建设成为以舟山为核心、涵盖宁波及周边区域的大宗商品交易集聚区,辐射长三角地区和长江经济带,面向全球的全国性大宗商品现货交易试点平台。”中国(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负责人介绍。

自正式运营以来,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功能不断拓展,已形成中国(浙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浙江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浙江石油化工交易中心和浙江海港大宗交易中心等4个交易所,大力推进油品、天然气、煤炭等大宗商品交易。

东海之滨,江海潮涌;黄金水道,货畅其流。江海携手,正让浙江的画龙点睛之笔更加雄浑有力。

创新驱动 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浙江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梅西滚装码头,一辆辆崭新的国产汽车井然有序地驶入滚装船中。(人民网章勇涛 摄)

2019年1月2日上午,新年上班第一天,宁波杭州湾新区智能终端产业园二期项目现场热闹非凡,数十台工程机械整装待发,宁波全市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此举行。据了解,此次共筛选安排了105个项目参加此次活动,总投资1166亿元,其中2019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26亿元。

开工仪式现场所在的541亩土地上,不久的将来将崛起一座座现代化生产厂房和研发中心。据介绍,智能终端产业园二期项目总投资16亿元,重点围绕集成电路和软件等产业,着力打造长三角地区具有鲜明特色和重要影响力的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园。

生态环境保护,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近年来,浙江省重点推进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三新经济”,通过创新驱动调整产业不合理的结构,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站在浙江宁波北仑春晓街道的制高点远眺,面积38余平方公里的梅山岛宛如投入大海的一个巨大感叹号。

作为浙江省为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谋划设立的重大平台之一和浙江省唯一的保税港区,梅山,这座过去曾默默无闻的小岛,近10年来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国际卫生港口、全国最大的罗汉松指定口岸、第六个整车进口口岸,开设浙江省首家飞机5S店……

从梅山保税港区到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再到如今的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再到如今的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核心区,梅山的体量越来越大。

当前,梅山正推进“一港五区”创建,对标创建自由贸易港,全面创建国际供应链创新试验区,中国新金融创新试验区、国际科创合作试验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试验区,已形成进口汽车、天然橡胶、活体植物、冷链食品等一批特色交易平台,已逐步成为宁波市和浙江省新一轮发展重要增长极。

宁波国际F2赛车场、梅山海洋金融小镇一期、集装箱码头6到10号泊位、跨境电商首票货物验放等项目先后落户;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挂牌仅一个多月,便吸引相关重大项目57个,总投资近1000亿元。

走进不久前投产的康达洲际健康产业园,宽阔亮堂的产品展示厅内,摆放着企业研制的32排16层CT、1.5T磁共振等高端医疗设备。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制造的高端医疗设备,在品质和性能等方面不仅替代了欧美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而且有着明显的价格优势。

“我们发现,医疗设备企业的很多核心部件要依靠全球产业链,需要进口。在这方面,梅山保税港区有着良好的优势。”宁波梅山国际健康产业园负责人说。目前,在梅山集聚了戴维医疗、美康生物等医疗器械上市企业,已经初步形成了投资、研发、生产、经营、特色医疗服务等全产业链生态。

如今,依托着长江黄金水道及沿线省市,浙江为自身转型升级争取了一个广阔的战略腹地,开拓大市场,就能打开大空间。

走进宁波保税区跨境贸易电商基地专用仓库,记者看到高层货架上堆满了货品,工作人员娴熟快速地为商品打包,仓库出口处一辆辆快递货运车不断将商品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我们是宁波跨境电子商务试点项目第一家仓储物流企业,拥有3万平方米仓库,4条全自动流水线,日均发货量达1.5万单。”宁波富立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据了解,宁波保税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口业务自2013年开始试运行之后,销售额从最初的几万元,到2018年的98.6亿元,同比增长81.5%,进口业务量稳居全国七个试点城市之首,覆盖母婴产品、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等上万种商品。目前,宁波保税区获批入驻跨境电商试点企业已达570多家。2013年至今,累计跨境交易金额突破224亿元,服务消费者超4300万人,跨境交易单量超亿单。

数据显示,2018年1月至11月,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等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9.7%、12.1%、11.8%。创新,正在进一步改变着浙江经济的基因。

共饮一江春水,共绘盛世大江。改革开放40年来,全国闻名的浙商曾在长江沿线艰苦创业、生根开花。今天,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浙江,则正在以开放合作、共赢发展的姿态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