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春早
首先见到的是2016年至2018年三篇党代会报告:《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为建设“高兴之县”而努力奋斗》《强化党建引领,决胜脱贫摘帽,加快推进“高兴之县”建设再上新台阶》《抢抓历史机遇,壮大县域经济,奋力推动“高兴之县”建设实现新突破》,三篇报告都是围绕“高兴之县”的。这“高兴之县”是什么县呢?它就是坐落在长江第一支流南广河河畔,享有“乌蒙西下三千里, 道南来第一城”美誉的宜宾高县。
据《郡县释名》四川卷载,高县“治南有眺远山,即云崇冈,其峰最高,登之则四远皆可眺望。旧志所谓崇峦 者此也,县之名高以是”。看来,高县因山高而名。除了高山,还有名人。编剧、戏剧家、作家、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的阳翰笙和中共早期参与领导军事斗争的先驱之一李硕勋都是高县人的骄傲。
高县党代会连续三年将“高兴之县”作为奋斗目标,反面理解就是,还不高兴或者还不够高兴。为什么呢?因为这里还是贫困县,贫困一直困扰着高县广大农村群众。正因为这样,就不难理解县委书记在讲到号召全县干部苦战一阵子让贫困群众脱贫一辈子时激动得哽咽不已的情景了。
大窝镇陈 村的赵练均大爷,头上缠着几圈整齐的白帕子,胸前挂着围腰,这种从前典型的川南装束在电影《抓壮丁》里面多见,而在当今现实中几乎绝迹(如果有此项目的话可以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了)。最近,因为享受扶贫优惠政策,赵大爷从原来的危房搬迁到了政府新建的集中安置房,安置房敞亮舒适,赵大爷高兴得逢人就笑。他的两颗上尖牙早已脱落,笑起来两颗门牙很是抢眼。他两只手不停地搓着围腰,稀稀拉拉的短寸胡子配合着笑容,给人的印象是特别开心。他新家门口贴着一张他以前站在旧危房门前愁容满面的照片,两相比照,我忽然想起了关于“高兴之县”的报告。
传说女娲补天时没有用完的硕大石头撒落在了上古村几匹山上,取石坑盛满的碧水与通苏村的桃花遥相映衬,已成了星级旅游胜地。
在零星小雨中到达小丘脊背上74岁的李成加大爷家,其瘦瘦的身材,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大爷形象开始并没有让人觉得这个老人有什么特别之处,先入为主地推测不外乎又一贫困户而已。他带领我们参观他的院子和大棚。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满院子和大棚里都是品种和大小不一的茶花。率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株大气不凡的桂花树盆景,有人出价五位数李大爷都没有同意出售。然后全是奇异的茶花树,李大爷如数家珍地介绍他的茶花树,大红牡丹、绯爪芙蓉、十八学士、童子面、花蝴蝶、帕克斯先生、情人节、大玛瑙、小玛瑙、小洋红、云珍、奇彩等,共十余个品种,远销川外许多地区。他不但不是贫困户,还带动了许多农户种植茶花脱贫。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不仅如此,李大爷还突破传统,利用钢条铜管培育茶花盆景。据了解,高县的茶花种植面积已达两万多亩,年销售茶花万株以上。直径十五公分的每株约2000元,直径八至十公分的每株400元至800元不等。在其他地区,农户一般种植玫瑰花、红苕花等花草以美化庭院,而高县农户庭院主要种植茶花。高县人对茶花的情有独钟富了自己、美了他人。
山区烟雨朦胧,比较适合种植茶树。唐代陆羽《茶经》云“南方之嘉木”,四川是茶的发源地。
高县依托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积极开展茶树良种繁育,茶园面积达到31万多亩,良种化率百分之百。有茶叶家庭农场15个,茶农5.6万户,茶叶加工企业98个,4条全自动现代化茶叶加工设备流水线。开发出了红茶及以早白尖为代表的优质绿茶、飘雪花茶、白茶、黑茶等茶产品,同时生产龙井、毛峰、碧螺春、飘雪、金骏眉等,茶产品丰富多样。
高县处于“宜宾早茶”区域,茶园开采比江浙一带早三十天,在早茶市场赢得了先机。2018年,高县茶叶综合产值达45亿多元,带动7655户贫困户23000贫困人增收400元以上。
俯瞰层层梯级茶圃,捧着热气腾腾的茶水,慢慢品味,清香之后回味甘甜。
早春相约喝春酒,土灶火锅味不同,茶叶飘香数万里,豆腐凝香味道浓。到了春节,高县人最隆重的地方习俗就是各家各户端出自家酿造的春酒,盛上满桌的九大碗,燃起土火锅,轮流做东,相约同庆。高县的九大碗极具地方特色,第一轮菜是自家做的甜品,第二轮菜是荤素凉拌菜,第三轮菜才是九大碗。九大碗后的压轴菜是土火锅。土火锅实为烧陶所做,中心烧炭,火锅里有丸子、蹄花、蔬菜等,但没有动物内脏,淡雅可口。与珙县、长宁地域交织的沙河豆腐一不小心上了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等大小电视台栏目,吸引食客云集,做足了豆腐系列食品的“好事者”开始寻找唐僧 经的地方。
面对愚昧和疾病,人们无论如何是高兴不起来的。当其他一些地方医疗教育单位还在为发展奔走呼号时,高县的医疗教育单位可是政府主动找上门为其安排发展。这里的中心卫生院已有三维扫描CT,医技人员能熟练操作。硕勋中学有点“特殊”,校园内有多处摆满了书籍的读书亭,家长接送学生区也摆放了书籍供阅读交流。有特长的家长都被聘为专长老师给学生上课,只要有一技之长都是专长。若是开火锅店的,就带上各种原料和锅碗瓢盆到课堂现场教授制作火锅。学校至今还保持着教师家访的传统。校训没有落入勤奋、文明、求实、进取等常规语言套路,而是诸葛亮的《戒子训》全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今年59岁的老胡,2015年4月驻村扶贫至今,年年被评为先进。遇见几名工作三四年的驻村干部,问他们的感受,回答基本大同小异,驻村帮扶是神圣职责。问他们想早点回家吗,有人给我背了一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另一人指着尚未发芽的桑树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油菜花金黄,车窗外不时晃过近几年栽培的20万亩刷了石灰的桑树桩,犹如蚕宝宝编织的雪白蚕茧和锃亮的银元在晃动,不由得使人想起了祖老先人们在家神案子上寄予的期望,“土中长白玉,地里生黄金”。
只要有勤劳的双手,土地里就会产出真金白银,何愁高兴不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