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社区作为突发事件的第一现场和前沿阵地,是突发事件预警、减缓、处置和恢复的关键环节。多措并举提升社区应急管理能力,引领居民和社区形成应急管理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自觉,有利于综合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形成提供应急管理方面的可靠保障。
增强应急防范意识。社区居民既是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客体,也是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主体。应急意识是居民应急参与的重要思想前提,提升社区居民应急管理的意识,培育社区应急准备文化,让公众形成应急准备的思想自觉,有利于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危害。一是提高社区居民的应急预防意识。社区应急预防意识的强弱影响着社区、物业和居民应急准备水平的高低。可以通过加强宣传等方式,普及应急管理重在预防的观念,从而增强社区居民的应急预防意识。二是提升应急管理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应急管理不仅是政府、社区、物业的责任,居民也是应急管理当中的关键一环。培育应急文化,提升应急能力,应当融入社区居民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居民可以主动关心和咨询社区的应急管理工作,在日常生活中配合社区、物业做好应急准备,应急设施维护,自觉消除安全隐患,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报告、做好配合等。
普及社区应急文化。社区应急文化宣传是增强应急意识,提升应急能力的重要手段。一是创新宣传形式。根据社区的人口特征和居住特点,结合新形势以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应急文化宣传。既运用传统的电视、报纸、宣传册等加以宣传,也可以通过开展宣传讲座,播放应急警示教育宣传片,在社区微信群、公众号、公示栏、宣传屏幕、公交站牌、公共厕所等载体上加强宣传。同时结合社区工作的特点,将应急文化宣传与其他工作同步进行,主动将应急文化送到居民手中。例如社区在开展入户统计、文化进社区工作时,同步宣传应急文化。二是丰富宣传内容。结合社区居民的现有应急文化水平和知识结构,以居民能接受、愿意接受为标准,运用不同宣传方式的特点,提升应急文化宣传的内容有效性。例如在应急文化宣传中加入突发事件的案例,以图文并茂的电影视频等方式,丰富应急文化宣传内容。三是提升宣传力度。发挥挖掘社区居民自身的潜在力量,形成多元主体主动宣传的格局。例如通过开展应急文化宣传月、宣传周,借助全国“消防日”开展应急演练,举办打造安全社区、平安社区活动等形式提高应急文化的宣传普及力度。
充分发挥社区和居民应急管理的主动性。促进基层应急管理部门、社区和居民在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应急恢复方面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应急管理各个主体的应有作用,有利于社区综合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一是搭建互动平台。在制度层面明确社区、物业和居民在应急准备中的责任和义务。在实践层面搭建居民和社区、物业的互动平台,传播宣传应急文化。通过建立协调机制,畅通问题反映渠道,引导居民有序反映和参与社区应急文化建设和应急管理。例如在社区公示栏、微信公众号、网络平台等载体上对占用消防通道等不良行为进行曝光,对帮助社区应急管理的热心居民进行表扬。二是提升社区居民应急管理参与水平。从应急参与意识到真正加入到应急实践需要由应急参与能力作为保障。通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成立小区应急文化建设志愿者组织,组建应急管理志愿者协会等形式,培养居民应急管理参与水平和自治能力,提升居民与社区、物业的应急协同能力。三是增强社区应急文化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社区、物业和居民在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中的作用,提高应急文化宣传的力度和频次。例如综合运用社区网格化应急管理,物业应急管理楼栋负责制,社区居民互助自治等方式,以相对固定的时间、地点开展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