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听说高县可久镇高岭村不仅有建筑规模宏大而且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建筑———王氏地主庄园,还有罕见的百年古树大桢楠、气势非凡的古墓。
据了解,高岭王氏地主庄园早在2007年4月就被高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高岭村也于2012年2月被评为宜宾市“最具魅力的古村”(代表建筑为王氏庄园)。
王氏庄园兴衰
高岭村海拔800余米,距可久镇场镇10公里左右,乡村水泥公路在连绵的群山中蜿蜒盘旋。沿途竹木繁多、茶园成片,山间云雾缭绕,宛如人间仙境。
据当地人介绍,高岭王氏地主庄园原有鱼池湾、漆树咀、棬子坪、强子上、祠堂湾、老房子、一把伞、黑风岭等八座大房子,均系清代所建。1958年搞“大跃进”运动,高县修建苏滩电站(现高县文江镇境内南广河苏滩处)需要大量的条石,高岭王氏地主庄园全是石木结构,有大量的条石可取,领导便组织干部指挥民工到高岭拆房子。那时交通不便,没有机械化设备,沉重的条石全靠人工搬运,一块条石多则要32人抬,最少也要16个人抬。从高岭到苏滩全程六十华里,一路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像“蚂蚁搬家”一样,先后耗费了不少人力。结果,苏滩电站因故没有修成,祠堂湾等五座庄园已全部被拆毁。由于黑风岭、老房子、一把伞当时分别是五星公社、商铺医院和学校所在地,主体建筑大部才得以保留。“一把伞”虽已残缺不全,但由于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起就是高岭小学所在地,高县教育局曾多次拨款进行维修,所以至今在现存三所庄园中保存最好。
由于古民居王氏的后裔散居海内外,又无确切的文字记载,对王氏发家史民间一直众说纷纭。流传得较多的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王氏祖宗是湖广麻城县人,早在明朝就随军为官来到四川省,先后在叙州府(宜宾)、高县做过事,清朝建立政权后,王家祖先便脱离军政到可久乡赵家沟定居。那时四川因连年战乱、灾荒和瘟疫,许多地方都荒无人烟,可以插杆为界,划地据为己有。王氏祖宗因此比后来“湖广填四川”来的人多占了很多土地和其它财物,成为富甲一方的豪门望族。
还有一种说法是,王家祖宗曾是做芝麻生意人,有一年运了许多芝麻去叙州府(宜宾)卖,双方讲好价钱后,约好在晚上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买方喝了酒,误把金元当成铜元给了王家祖宗。王家祖宗立即租船渡过金沙江连夜赶回家。王家从此不再做芝麻生意,用这笔横财买田置地,很快成了全县收租最多的大地主。
气势雄伟的“一把伞”
“一把伞”建在一处山坡上,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穿斗木质结构的城堡式四合院,大门(当地村民称“朝门”)开在正房的右侧方,依山而建的石砌围墙高大坚固和大门相连,把整个庄园围在大门里面。围墙上根据地形而设置的内宽外窄的射击孔至今犹存。
据说该庄园的主人王蘋芳是清代同治年间的秀才,其养子王熹元留学日本,曾加入同盟会。
二门两旁的石柱上,镌刻着一副对联:乌衣巷内冠裳古,绿野堂前草木新;横额是“望重江东”。字为柳体,写得刚劲有力,据说对联和横额都是王蘋芳亲笔书写。门楣上雕刻的人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不知典出何方。在二门石柱两侧墙上各镶嵌了一个外正内圆的彩色装饰物,据在高岭土生土长的退休教师罗正明说,他曾听老辈人说过,那是“洋玩意儿”,是西方国家用于装饰教堂的彩色瓷窗棂。西方建筑材料和传统石木建筑结构相结合,这在川南民居中是极其罕见的。
沿石台阶拾阶而上,跨进二门,就进入了四合院,四合院房屋高大,分上下两层,据说楼上楼下共有大小房间一百多间。院内走廊宽、天井大,高岭小学近200名师生集会和学生课间操都能在院内进行。二门正对面是一排正房,开间为明五暗七,中间是堂屋,花格窗棂、格扇门,“三关六扇”的堂屋门使堂屋显得庄严典雅。正房左右是对称的耳房,与正房相对的是下厅,这些结构开间都与正房一致。院内木质的窗棂、枋额、斜撑上都雕刻着造型轻盈明快的精美图案,整体装饰风格简洁大方又不失文雅。偌大一个四合院居然没有用一颗铁钉,全由木料相互衔接而成,经历了百余年的风雨侵蚀依然非常牢固,古代建筑工人高超的建筑艺术不得不让人为之折服。
据罗老师介绍,这里是双碉楼双吊脚楼的四合院,正房和两边耳房后面都有厢房,被拆的两座碉楼就建在正房后面厢房的两端,和“黑风岭”“老房子”的碉楼一样,都是五层,四面有枪眼,为防匪之用,下面四层用石头砌成,顶上一层为穿斗式木质结构,屋顶四角均为鳌角,气势雄伟。可惜都已拆掉,仅剩断壁残垣,浮想联翩之余,不禁让人为之扼腕叹息。
独具特色的建筑群
“一把伞”西侧下行不到100米,就是另一所王氏庄园 “老房子”。 条石砌成的大门(朝门)和残存的半截碉楼高大坚固,门用坚实的木材做成,厚达数寸;门旁防卫的枪眼依然完好无损。“老房子” 建筑风格及布局与“一把伞”相似,但规模小得多,目前仅存正房和左右两边耳房,从侵蚀风化程度看,其修建的年代应该较“一把伞”早。
“老房子”左侧几米远的地方,便是几株形如巨伞的桢楠树。据有关部门测算,这些桢楠树树龄已达400年以上,最大的一株树围超过6米,要四个成年人手拉手才能围住。省相关部门已于1980年对这些古树立标保护,以供游人观赏。据说这些桢楠树是王氏先祖所栽的“风水树”。沧海桑田,时过境迁,唯有这些经历了数百年风风雨雨的古树,默默见证了王氏家族的兴衰荣辱。
穿过桢楠林,前行100多米就是“黑风岭”。“黑风岭”也建在一处山坡上,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风格和布局和“一把伞”极其相似,穿斗木质结构四合院,二进大门两侧的石柱上也刻有一副对联:槐第甫成,堂构从新临福德;罔川世肇,门庭依旧萃祯祥。门楣镌刻有“大夫第”三个大字。院内天井全由石板铺成,整个院落装饰讲究,布局严谨,雕刻工艺精湛,窗棂上雕刻的山水、船舟、树木等维妙维肖,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风格典雅端庄,是劳动人民辛勤和智慧的结晶。可惜“文革”时期“破四旧”的浩劫中,不少精美雕刻厄运难逃,被“红卫兵”破坏。
据说,此庄园约建于清朝同治年间,距今150年左右,是地主王正一的庄园。“文革”时期曾是高县“五七”干校所在,现为高岭村村委会所在地。
我们在考察中发现,与江安县夕佳山古民居、高县沙河镇谢家民宅等川南民居成片相连的建筑风格迥然不同的是,高岭王氏地主庄园朝门坚固、房屋高大,都有双碉楼,各自独立又彼此遥相呼应,可以相互提供支援;风水讲究,大门均开在正房的侧面,二门才正对正房堂屋,建筑水平高超,雕刻工艺精湛,是难得的晚清时期川南民居建筑的民间文化艺术珍品也是研究这一时期及这一地域民居建筑不可或缺的珍贵遗产。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不久的将来,掩映在深山丛林中的高岭王氏地主庄园必将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成为高县、宜宾市乃至于四川省的一张崭新的旅游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