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翠屏山
宜宾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清代《宜宾县志》曾从众多美景中评选出最具特色的“八景”,成为老宜宾山川胜迹的代表。它们是“江楼秋月”、“双江秋涨”、“郁姑仙踪”、“翠屏晚钟”、“曲水流杯”、“天池夕照”、“水帘奇观”、“大小漏天”。
能够从众多景点中脱颖而出入选“八景”的,必须是山水和人文交相辉映,它们或是有大江奔流的地域特色,或是山水相依“仙灵”相伴,或有名士名人行经于此,留下馥郁悠远的人文芬芳……
江景之趣
“江楼夜月”“双江秋涨”
金沙江、岷江在合江门汇流而为滚滚长江,八景中怎能缺少大江歌罢的豪情与壮阔?
这八景之中,气势最为壮阔,也最有地域特色的,便是“江楼夜月”和“双江秋涨”——抬头见月,低头看江,俯仰之间,便得宜宾大江之美。
“江楼夜月”,当然要从“江楼”说起。明清时期,宜宾已说著名水码头,水运繁忙,为祈求平安,宜宾人在合江门外修建了一座江王庙,用于祭祀“水神”——顺江王爷、李冰之子李二郎。到了清康熙年间,湖北、湖南的商人又在“江王庙”旧址修建“两湖会馆”以祭祀夏禹,两湖会馆因此又称“禹王宫”,右侧建起了望江楼。清嘉庆年间,财雄势大的两湖商人把“望江楼”扩建为“夹镜楼”(取李白名句“ 两水夹明镜”之意)。“夹镜楼”面江而建,楼高三层,可谓金沙江口第一楼。
当是时也,登楼远眺,三江壮阔尽收眼底,低头望水,只见金、岷二江,一浊一清,汇成长江浩荡东去,气势恢宏。尤其那秋高气爽之夜,登楼赏月,更是极风雅的活动。“浪涌江心月,流光掬水收”,宜宾县知县车申田的诗句,道尽了秋夜皓月当空,月影荡漾,水波流光的壮美。
说罢“江楼夜月”,再看“双江秋涨”。“秋雨蛟龙吼,双江涨水来。”“双江秋涨”描述的是江水激越凶猛,汹涌而来的场面。昔年八月,在合江门的夹镜楼上,可看金岷水流滔滔,既是雄奇之景,也颇惊心动魄。每逢八月洪水过境,合江门前的水位高低都牵动全城老少的心,由于近年来防汛得当,“双江秋涨”已是“有惊无险”,但岷江桥下苏轼与黄庭坚的雕像两度被水淹冲倒,一度成为网络最红话题,也可见江水的威力。
人文流芳
“曲水流觞”“天池晚照”
曲水流觞和天池夕照,都是因人文流芳而保存最完好的景点,这两景,一有酒气,一有荷香。
“八景”中,人文气息最重,内涵最丰富,当数“曲水流觞”。
1098年,北宋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谪居戎州,他在岷江之滨、催科之麓,依傍峡谷和山水之势构景,效仿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会”,利用一条石峡,凿出了一条5米长、半米深的九曲溪池,引来天然岩泉。又安放八只石凳,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石壁作纸,醉中挥毫,题诗壁上。
人间又见“曲水流觞”,江北流杯池也成为宜宾人历代最熟悉,也最觉荣光的风景。
黄庭坚离开后,曲水流觞的石峡从此成为“诗峡”。900多年来,历朝历代的文人与官宦,只要来到此地,莫不到这山谷中来,怀古抒情,遥想当年,纪念山谷先生。如今诗峡之中有128通诗文镌刻于峡谷岩壁之上,陪伴溪谷上方的黄葛树老去又新生,溪谷中清流潺潺,激发出文人雅士多少灵性文字,多少雅趣豪情!
宜宾的古八景,几乎都有清代宜宾县知县车申田的诗咏为之增色。但这两处,车诗并不流行,只因有绝妙诗文珠玉在前。黄庭坚不必说,城西天池也有唐代剑南西川节度史韦阜叹咏的《天池晚棹》:“雨霁池塘生意足,花间谁咏采莲曲。舟浮十里芰荷香,歌发一声山水绿。春暖鱼抛水面纶,晚晴鹭立波心玉,扣船归载月黄昏,直至更深不假烛”。
韦皋驻守戎州僰道城三年,文成武功不表,但他将戎州城西的天池开辟成城中名胜,也是造福百姓,功在千秋。
天池成因,有说是金沙江河道变迁形成,不宜耕种,韦皋所见的天池,中横巨石,状若桥梁,将池分为二,内池宽一里、长五里,外池宽一里、长三里。他便因地制宜,将湖中遍种荷莲花,广驻楼台水榭,从此荷花竞艳,荷香浩荡,更是泛舟、赏荷、观鱼、垂钓的好去处,湖水之清亮,也不辜负天池之名。康熙年间的《叙州府志》将“天池夕照”列为宜宾八景,黄昏时分,夕晖晚照,天池水中能看见城廓、宫楼、水榭,如海市辰楼,如梦如幻,堪为奇景。
山中“仙灵”
“翠屏晚钟”“郁姑仙踪”
宜宾城中有翠屏、真武二山,是地方之幸,也是百姓之幸。
《宜宾县志》如此为翠屏山定名:“山上竹木森列,因四时山色常青,望之若屏,故名。”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知府陆渊之在翠屏山腰建起了翠屏书院。书院门前,左右两边各有一座八角尖顶的钟楼,暮色西沉之际,书院便有钟撞响,钟声随着晚风悠悠飘荡,响彻宜宾全城,老幼驻足聆听。
翠屏山的清幽胜景曾在清末和民国损毁殆尽,由于连年战乱,山失“翠”,人迹灭,日荒芜,直到1951年地方政府重建宜宾市翠屏公园,全民植树造林,翠屏山才重新被唤醒。
如今,翠屏书院成为赵一曼纪念馆,晚钟不响,钟楼不在,但迎着夜风,听松涛低吟,也是翠屏绝妙一景。
与翠屏山毗邻的真武山,则有“郁姑仙踪”。真武山海拔不过369米,却“有仙则灵”。传说东汉时,“五斗米教”的创始人张陵就在山中悟道修行。唐朝,吕洞宾白天在翠屏山练剑,夜宿真武山;到了宋朝,则有道士杨真人与郁姑食仙茅草得道飞升的故事。飞升之地,便是郁姑台,今在真武山玄祖殿后。
车申田写郁姑仙踪诗,将真武山拟“郁姑”:“窈窕峰峦映,云鬟媚远天”,接下来便是他想象真武山月之下,郁姑飞升之后,郁姑台空留下青鸾神鸟,在月下蹁跹起舞。何等寂寥,也何等浪漫。
山野景象
“水帘奇观”“大小漏天”
八景之中的最后两景,随着时光流逝,逐渐被人淡忘。
“水帘奇观”在宜宾市老城北十五里宋公桥下,“涪溪侧十里有瀑布,泻出两峰间,垂数十丈,号水帘洞。其侧有亭,山谷榜曰奇观。”
这座曾经被黄庭坚也赞为“奇观”的瀑布,让清代宜宾知县吴学修曾有“水帘奇观”云:“ 野水飞空雨更添,丝丝万缕织成帘。尘埃半点何相及,风月千秋总不厌。欲卷真珠无气力,空遮闺阁画眉间。人生是处都飘幻,收拾山河问酒帘。”
“野水飞空雨更添,丝丝万缕织成帘。”写出了当时景致,而“人生是处都飘幻,收拾山河问酒帘”,则是茫茫人生之慨叹,古今并无不同。
另一处远在深山之中的“大小漏天”,也只在泛黄纸上了。据清嘉庆版《宜宾县志》记载:“大梁山在郡西六十里,小梁山郡西五十里。四时霪霖不绝,俗呼为大漏天,小漏天”。据考证,“大小漏天”在鸭池与高场之间的青、统二山之间,曾是水汽氤氲,雾气蒸腾。可惜,今人再去探访,大小漏天的自然风光已经不存。
老子说天地不能久存,有一些风物能够对抗时间与时代的冲刷,而一些风景则会逐渐褪色,乃至消失。“古八景”存于叙府温存的旧梦之中,而新时期的宜宾带着过去的荣光,更在塑造新的明媚与风光。◎宜宾晚报记者 张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