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州网 — 精彩生活从这里开始!
官方空间官方空间官方微信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首页 > 本地 >

杨学述和他的建昌竹枝词 展开一幅乾隆时期 展开一幅乾隆时

责任编辑:陈娴发布时间:2019-01-22 17:14:09
来源:西昌都市报点击:

邛海湿地美景。

西昌繁荣画卷

杨学述和他的建昌竹枝词

展开一幅乾隆时期

西昌繁荣画卷

文/特约撰稿刘莉

图/赖文江

说到竹枝词人们,很多人首先联想到的就是刘禹锡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对!正是这位有“诗豪”之称的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把这种原本流传于川渝的民间曲调加以裁剪,成为了一种语言轻快,内容俚俗,朗朗上口更加容易被大众所理解的七言绝句,因此得以广泛流传。竹枝词也曾作为唐朝时的一种乐府曲调,后来也发展成为词牌名,也被称为“巴渝辞”“竹枝词”“竹枝新词”等。

而诗人杨学述的竹枝词就像一幅幅清新的小画,为我们描摹了乾隆时期西昌的各种风土人情。

杨学述,何许人也?

杨氏后人杨茂荣(清末民初礼州人),光绪时,曾上书西昌县令进士胡薇元,介绍了自己的叔曾祖杨学述:在乾隆时期,宁远府还没有设考棚,赴院试的考生都要依附于雅州府(今雅安),叔曾祖杨学述就是在那时入的官学,后来就在戊子科即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中举。中举之后多次赴京城参加会试,被举荐了但是没有被任用。于是定居西昌城西,那里背山面水,丰草长林非常适合隐居。每到春秋好时节,曾祖杨学述喜欢挂帆邛海,拄杖泸峰,乐于湖山之游;喜欢谈论放歌长啸,傲然自得,不受世俗礼法拘束的生活,颇有隐逸君子之遗风。他平生勤于撰述,凡是跟地方有关系的事物,尤其喜欢振笔直书,不遗余力。可惜后来因为举家迁移徙居成都驷马桥,作品散轶,就连片纸数字都无从搜索了。

据道光、民国《西昌县志》载,杨学述为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戊子科举人,授筠连县教谕,调监锦江书院,兼署彭山县学教谕,分发福建,任湖南安仁县知府。工诗文,各体皆有风韵。泸山碑记有很多是他在归隐西昌时的手笔。

好在正像陈光前先生在《迪山日记》中所说:历代修志者“雅意修志,广询博访,发潜德阐幽光”,才使得今天的我们仍然十分幸运,能从道光、光绪、民国《西昌县志》上看到杨学述先生的不少传世之作。其原作总共二十首,我们这里选取其中艺术价值较高,比较有积极意义的十六首,与读者共同来赏析。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是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平定边疆地区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统一,六次下江南,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农民的负担,重视水利建设,开辟了清朝的鼎盛时期,不仅国力强大,且举国上下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百姓生活稳定而富足。(紧转18版)

杨学述是谁?

建昌城内一派兴旺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