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小核桃”走上放归之路。 本报记者何海洋摄
这是首次在成都野化放归大熊猫
雌性更容易融入野外种群,而且能在短时间内为种群“添丁进口”
随着笼子打开,两只雌性大熊猫“小核桃”和“琴心”缓缓走入森林,开始它们的野外生活。12月27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在成都都江堰市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池保护站放归两只圈养大熊猫,这是首次在成都野化放归大熊猫。
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四川省大熊猫野化放归技术指南(2018-2027)》中提及的3个放归地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位于雅安境内的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大相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为什么要把大熊猫放归到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什么要一次性放归两只,而且都是雌性大熊猫?带着疑问,记者走访了专家。
本报记者王成栋
1 为什么放归在都江堰?
“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数量少,如果不能补充种源,有可能出现近亲繁殖和灭绝等风险。”省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发布的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数据显示,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野生大熊猫9只,栖息地面积约为267平方公里。
此前,有科研报告表明:野生大熊猫维系种群延续最小的栖息地面积114.7平方公里,而一个大熊猫野生种群数量低于10只时,很难长期维系种群更迭。
地处都江堰市、汶川县和彭州市3地交界处的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10平方公里。“这里野生大熊猫栖息地很大,但种群数量不够。”该负责人介绍,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熊猫现代自然分布区狭长条状弧形带的中段,是岷山山系大熊猫B种群重要的栖息地,直接联系岷山山系和邛崃山系两个世界最大的大熊猫野生种群,是大熊猫生存和繁衍的关键区域和“天然走廊”。
因此,无论是从维持种群的繁衍,还是确保不同山系基因交流,在这里放归大熊猫、促使野外种群复壮都有着重要意义。
2 为什么一次放两只?
此前在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放归尝试,均从一只大熊猫开始。那么,为何此次放归两只?
根据此前技术部门的推算,如要维持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种群的分布,需要在未来40年内,每年放归1只雌性大熊猫。“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个区域种群遗传多样性保持在原来水平的90%,让它的灭绝几率小于2%。”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如果每年放归两只,只需要十多年就能彻底扭转局面。
这次能放归两只,也与“小核桃”“琴心”本身的状况有关。放归前,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等单位组织的评审专家组经充分质询和论证后认为:“小核桃”“琴心”经过适应性野化后,其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行为特征、生存与适应能力等达到放归野外的基本要求,具备野外生存能力。
“圈养种群达到一定规模时,野化放归势在必行。”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一次性放归两只绝不是“贸然之举”。
3 为何均为雌性?
记者注意到此前的评估,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要达到90%和2%两个指标,也可以尝试每年放归1个雌体、1个雄体,持续放归30年即可。
本次放归的大熊猫均为雌性,这是为何?
“因为野生的雄性大熊猫会为了求爱会不择手段。”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与其他动物一样,大熊猫特别是野生种群存在激烈的“交配权争夺战”。此前多年的观测显示,野生大熊猫种群互相斗殴多由“抢对象”而引发。曾在川陕甘多地参与野生大熊猫监测的西华师范大学教授张泽钧说,对于外来的同类,野生大熊猫明显更喜欢雌性而排斥雄性。
“所以,我们尽量放归雌性,雌性更容易融入野外种群,因为它们参与野生种群争斗的概率比较低,而且能在短时间内为区域内的种群‘添丁进口’。”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放归大熊猫档案
“琴心”
雌性,谱系号995 2016年6月16日出生
“小核桃”
雌性,谱系号1019 2016年7月30日出生
12月25日和26日,“琴心”“小核桃”先后在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捕回并完成放归前体检。更早之前,两只大熊猫在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台山接受了两年左右野化训练,均已具备野外寻找水源、建立领地等野外生存技能。
迄今为止,人类已尝试野化放归大熊猫13只,均在四川。此前放归的11只中,有9只在野外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