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垒厢、施肥……11月15日,巴中市恩阳区青木镇平桥村蜜柚产业园内,高家映、谢大国等几位“五老”人员正和20余名村民,对800余亩蜜柚进行冬季管理。
近年来,恩阳区遴选了2600余名退休后常住农村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医生、老专家等“五老”人员,在27个乡镇(街道)成立老年干部协会,并在84个村成立分会,推动脱贫攻坚、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
如今的平桥村焕然一新,“产业园建在村里,水泥路直通院子……”贫困户谭爱华说,这些变化都离不开“五老”人员的帮助。
发挥余热搭建干群“连心桥”
恩阳区有3000余名“五老”人员退休后常住农村。他们“三农”工作经验丰富,人脉资源广泛。
为发挥“五老”人员的作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2015年,恩阳区根据“五老”人员的特长与需要,通过本人申请、村党支部推荐、乡镇党委把关等程序,遴选了2600余名“五老”人员,成立老年干部协会,助力脱贫攻坚等。
恩阳区还为“五老”人员量身定做了“五员五单”工作模式:当好宣传员,报幸福账单;当好调解员,减信访存单;当好推销员,拉产业订单;当好联络员,问民生菜单;当好监督员,查工作清单。
“地处偏远山沟,吃水要走三里路。”平桥村曾是典型的贫困村。近年来,该村10余名“五老”人员巧打亲情、友情牌,引进业主发展蜜柚、生猪种养循环产业,并争取“金土地”项目,整理土地800余亩、新建村道水泥路8.2公里、整治山平塘13口。
在观音井镇万寿村,为解决产业发展中利益矛盾,张明兴、胡家强等“五老”人员主动找村民、业主座谈,通过讲政策、算对比账,逐渐解开了村民心中的疑惑。万寿村党支部书记王学伟说,在老年干部协会的协作下,该村新建了10公里水泥路、3个聚居点,引进业主发展有机农业、观光农业2000亩,成功创建万寿养生谷AAAA级景区。2017年,全村实现旅游收入3300万元,使100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全村人均纯收入10841元。
“‘五老’人员在干群间架起了连心桥。”恩阳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蒲素说。
双向激励正向促进逆向淘汰
“群乐镇南江村精准帮扶成效明显”“上八庙镇来凤村文化扶贫有特色”“青木镇平桥村基础设施改善明显”“上八庙镇八庙村工作进度缓慢”……在恩阳区2017年度老年干部协会工作评比会上,7名老年干部协会会长荣获“优秀”,1名会长因“不称职”被淘汰。
原来,为避免老年干部协会工作“花拳绣腿”,恩阳区还构建了正向促进、逆向淘汰的激励机制:每年安排400余万元,用于老年干部协会阵地建设、交通补贴等工作;通过本人述职、群众代表评议、村两委打分,对老年干部协会工作进行考核。推荐优秀“五老”人员参选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对基本称职的“五老”人员进行组织约谈、结对帮带,淘汰不称职的“五老”人员并进行动态补充。
截至目前,恩阳区老年干部协会已参与到产业发展、民生改善、“一卡通”和低保清理等多项工作中,化解矛盾纠纷3200余件,通过电商、农超对接、认证订购等发展订单农业5000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