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州网 — 精彩生活从这里开始!
官方空间官方空间官方微信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成都如何建世界文化名城?全国专家来支招

责任编辑:周裕宏发布时间:2018-10-31 16:05:41
来源:人民网 四川频道点击: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李白这一诗句描述的成都繁华和繁荣延续至今。这座城市的文化和文明生生不息,历尽千年逐渐凝聚成“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时代表达,彰显出天府文化独有的特色和辉煌的魅力。

  昨日,在《为什么是成都——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研究报告》发布现场,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洪忠、人民网舆情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祝华新、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张鸿雁、中国传媒大学城市形象传播研究基地秘书长刘新鑫等专家学者,就成都如何更快更好地建成世界文化名城建言献策。

  人民网舆情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祝华新

  成都展示了中国的软实力

  “说几件成都令我印象深刻的小事:第一,网约车,人民网前几个月发布了2018年全国25个重点城市网约车包容度排行榜,成都居第一位。第二,共享单车,成都市制定了共享单车管理方案。第三,民宿,成都的民宿突破两万家,是2017年全国民宿入住最多的城市。第四,成都的独角兽岛。”人民网舆情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祝华新表示,“我觉得成都展示了中国的软实力,天府文化的特质是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成都的文化调性和中国文化对外开放、包容、自信的文化特质,是最为切合的。今天,我们需要对外展示我们的软实力,温暖人心的软实力。希望今日头条以后的数据发布引入情感判断,用情感判断能够更加准确,能够了解当代中国人的心理状态。”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

  张志安

  成都的文化基因

  对全球是非常好的文化体验

  “我大概每年来成都5-6次,每次来都有新体验。不仅因为这个城市有文化,关键是这种文化已转变成生活的体验。在这个体验当中,慢慢感受这个城市的精神,是成都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最大的魅力所在。”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认为,通过《报告》可以看出成都在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中拥有独特的优势和资源,“首先成都是一个历史渊源很深厚的城市,有传统文化的聚集。同时,成都开放包容、休闲舒适的文化基因对于全世界的人来说都是非常好的文化体验。”同时,张志安还认为,当前成都通过综合的经济、科技、社会全方面的提升,已经为城市文化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谈及成都与纽约、巴黎、伦敦等世界知名文化名城之间存在的差距,张志安表示,目前的差距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整体差距,它其实受制于很多因素。单从狭义的文化定义的几个维度看,成都跟它们的差距在缩小。“成都应该走自己的特色道路,做好自己的文化内核。一座城市有自己的文化根基,也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必然会在未来带给大家更多更深的感召力和和影响。”他说,当前一方面成都正在夯实自身根基,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同时也在深度挖掘传统的历史和文化,“这就是最好的成都了。”

  同时,他还指出,目前成都从传播来讲,国际视野在提升,传播的热点效应非常明显。“有一些特定的现象、特定的事件、特定的元素会对成都有特别大的贡献和助力。比如说成都把熊猫的故事讲成了中国的故事,讲成了成都的故事。熊猫这个元素就是成都在寻找一种本地文化跟中国文化、跟全球文化对应时的一个核心枢纽,和一个元素节点。这个节点的成功讲述,对成都文化未来的全球传播是特别有帮助的。”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

  张洪忠

  需加强海外互联网传播

  深挖成都大众文化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洪忠祖籍是四川,对于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他充满信心,“现在的成都已是西部领头羊、西部城市的高地。在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备非常强的优势和资源,具备一座城市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基本条件。”

  成都如何更快更好地建成世界文化名城?

  他认为,首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加强海外互联网传播建设,要通过互联网平台把成都的文化、历史、经济发展传播到全世界。其次,要打造具有标志性的文化符号,例如歌曲、影视作品、文化人物等,“传统文化是相对固化的符号,应该在其中加入一些现代文化元素。比如说一个古镇,只有简单、固化的历史符号的话,不会吸引到大众多次前往,加入现代文化元素或许就会吸引人反复来。”

  同时,他还提出,可以深入挖掘成都大众文化。“成都的大众文化非常深厚,音乐、茶馆、川剧、街头文化等都包含了很多民间智慧,是文化元素里最鲜活、最吸引人之处。成都可以多创作一些歌曲、诗歌、文化事件等,加入大众文化元素。”

  对于《报告》的发布,他认为报告从6个维度作出了全方位的指标评估,将成都和世界一流的世界文化名城相比较,可以看到成都的优势,同时也可以看到成都哪些短板需要补齐,“这可以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提供参考和指导,是一个方向标。”

  中国传媒大学城市形象传播研究基地秘书长

  刘新鑫

  成都要强化差异部分

  使之成为亮点

  “成都已经具备了成为世界文化名城的潜力和优势。”中国传媒大学城市形象传播研究基地秘书长刘新鑫说。

  在刘新鑫看来,成都在近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品牌构建领域已经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城市品牌构建在全国处于引领地位。“成都提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打造‘三城三都’,这座城市正在以更加包容的姿态建设城市文化,这就需要更新城市品牌的营销战略。”她提出,需要加强顶层设计,需要告诉相关部门、市民和世界,这个城市要呈现怎样的品牌形象。

  “成都给世界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元素,例如熊猫、变脸、川剧、火锅、川菜等。这时需要找到一条通道,形成品牌影响和形象感观的一个通路,这就需要做情感营销。”

  “一个城市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对城市所处位置、阶段都非常了解。”刘新鑫认为,《报告》通过大数据方式,将成都和知名世界文化名城进行对比,展现了成都的优势和差距,未来成都可以这个数据为支撑,相关部门以此为参考做更加深入、全面的工作部署,扬长避短。

  “报告中很多世界文化名城都是一个国家的首都,成都区别于这些城市在于有独特的天然禀赋和发展特色。这里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也有现代文明的呈现;既有年轻人的跳跃和活力,也有传统的一面。这些融合在一起,展示出一个立体、美丽不张扬、内敛又活泼的成都,而这也正是成都跳脱于其他城市,最打动国际受众的点。”刘新鑫认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需要走出一条自己的特色之路,在世界舞台上将自身独特的姿态展现出来,“成都具备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优势和潜力,也有底气和信心。不需要追赶其他城市,也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强化差异的部分使之成为亮点,就能够奠定打造别致的世界文化名城的基础。”

  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

  张鸿雁

  希望成都成为

  中国文化的守望者

  “成都是一个自带优雅的城市。” 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张鸿雁说。张鸿雁长期从事城市文化、城市社会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经济与文化产业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研究、规划和操作,他表示,因为自己做城市研究,所以对成都有一些研究、感触,“成都是一个好地方,真的是一个来了不想走的地方。”他还提到,成都是中国古都当中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这些资源到最后应该成为城市的文化资本,“希望成都能够成为中国文化的守望者。”

  对于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张鸿雁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他认为,守望中国传统文化的成都,在文化建设上要与巴黎、伦敦和东京精准对标;其次,文化产业创新的成都,应当集伦敦、巴黎、东京和京都文化之长,要有城市文化自觉。“以巴黎为例,巴黎的历史文化传承模式可以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供可借鉴经验。比如,巴黎通过传承特色文化产业创造了奢侈品为消费模式的时尚之都,通过软实力的创造建构了世界认同的旅游文化之都,也在文化艺术的创新中创造了世界艺术与休闲之都。”另外,在历史地段的文化建设上,他认为,要成为世界文化名城就是改造千百万个成都的街巷,代表中国创造中国文化。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傅才武

  成都在饮食文化上

  具有天然优势

  “《为什么是成都》这个报告给我印象非常深刻,它主要以数据说话,通过梳理成都222个文化元素,有利于在今后规划建设当中,重建城市的文化影响,有利于城市的文化战略取得成功。”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表示,“成都在饮食文化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成都如何体现特色?我觉得这个报告已经讲得非常清晰,几个路径也提得非常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