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水与火、关于金与银、关于历史沉淀与寻找“传说”的奇幻大展,将在周日(10月21日)下午于四川博物院临展二厅揭幕。参展文物共计521件。其中四川博物院34件,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479件,眉山市彭山区文管所8件。文物主要以金银器为主,少许铜、铁、木等质地的文物。
成都商报记者昨天从相关单位了解到,经过紧张筹备,由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文物局、眉山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于四川博物院展出2个多月(2018年10月21日-2019年1月18日),免费对公众开放。该展览是2017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也是此次2018年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蓉召开期间的重要系列展览之一,是“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展示巴蜀文化的具体实践,备受专业人士和公众关注。
A
展览分两部分
“江口沉银”与“水下考古”
目前成都商报记者从展览方了解到的情况是,本展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江口沉银”,主要展示江口遗址出土相关文物,共分三个单元:大西政权、金银充库、江口鏖战;第二部分“水下考古”,主要展示江口遗址考古过程中所使用的新方法、新技术,分三个单元:新尝试——围堰考古、新方法——科技考古、公众考古。
2015年底,来自国内多家文博机构的10多名专家聚集在彭山,经过多番调研与讨论,基本确定彭山“江口沉银遗址”即为历史记载的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经过一系列科学勘探后,2017年初,江口遗址开始了正式的考古发掘工作,大量金银文物陆陆续续重现于世,“西王赏功币”、“大顺通宝钱”等文物的出土,直接证明了此处为江口沉银的中心区域。流传了数百年的沉银传说,终于展现在世人面前。
成都商报记者昨日从四川博物院了解到,本次展览是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出土文物首次在发掘地四川展出,也是首次四川省在考古发掘文物出土后未完成整理前对公众展出。为配合此次展览,四川博物院除了会推出特色专家语音导览,考古专家导赏及直播等活动外,还将开设学术讲座周,拟组织不少于5场的3个系列学术讲座。
自2005年以来,彭山区江口镇岷江河道内陆续发现了大量文物。鉴于“江口沉银遗址”已发生多次盗掘,许多专家呼吁宜尽快组织人力、筹集经费进行水下考古发掘。2017年1月5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眉山市彭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对江口沉银遗址进行科学的考古发掘。本次发掘不仅是我国考古界首次在内水区域采用围堰技术发掘,还运用了大量当代科技手段探测,是我国水下考古发展史中的重要实践。
新尝试:围堰考古
经过前期准备,2017年1月,对江口沉银遗址的发掘正式开始。经过仔细的论证,选择了行滩涂围堰、在水被抽掉的河床上进行发掘工作。由于江水的流量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发掘只能选择在岷江的枯水期进行。这是四川省首次进行水下考古发掘,其围堰面积之大,开创了内陆河流考古的先河。
新方法:科技考古
江口沉银遗址的考古工作是一次现代化工作方法和最新科技手段的结合,可以说是一次考古界新技术的大实践。不论是在前期准备,还是发掘过程中,都使用了大量的科技手段,确保整个考古工作安全、快速地开展。
公众考古
江口古战场遗址还是全国首次志愿者全程参与的考古发掘项目,作为2017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之一,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发掘成为全面展示公共考古理念的一个平台,激发了公众参与考古的热情,拉近了考古与公众的距离,扩大了考古对公众的影响力。让公众在真正了解考古、走进考古、享受考古成果的同时,更多地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成为守护和延续中华文明的新力量。
B
考古发掘成果
“三项第一”、“五项之最”
值得一提的是,据四川文物局相关通告,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在第一阶段的水下考古发掘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即有“三项第一”:
国内第一次内水围堰考古;
国内第一次考古发掘直接与民间传说相印证的最高级别沉宝遗址发掘;
国内第一次发现张献忠册封妃嫔金册。
“五项之最”:
数量最多的“西王赏功”金银币,本次已出水200余枚;
数量最多的明代册封藩王金银册,出水明代册封藩王、郡王和妃子的金册、银册20余页;
数量最多的国内明代官银,出水明代官府刻有铭文的五十两银锭200余枚;
数量最多的大西政权高等级文物,已出水文物1000余件;
数量最多的金银首饰,已出水金银戒指、耳环、手镯等共计4500余件。江口沉银遗址目前探明的范围广达上100万平方米。2017年度的发掘只有2万平方米,但出水文物就已超过4万件。(完)
成都商报记者 谢礼恒
展品图片由四川博物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