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州网 — 精彩生活从这里开始!
官方空间官方空间官方微信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成立 吸引着海内外学界的目光

责任编辑:周裕宏发布时间:2018-09-29 11:40:43
来源:中国新闻网点击:
本报记者 李寰 张立东

  走进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东门,右转,紧挨图书馆的一条小巷内,是一处老建筑群。这里经过精心改造后,9月27日,正式开门迎接师生。当天,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正式成立,这座院落正是研究院的所在地。

  “有近百年历史了,这里做过学生的宿舍,也曾被用作校长的办公室,今天焕发新生机。”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舒大刚格外激动,声调都不自觉地高了起来。为让院落更符合中华文化研究院的“身份”,舒大刚说,从绿化风格到展陈设计甚至是每一处对联的布置,都独具匠心。

  在舒大刚看来,如果研究院是一棵小树苗,它已经有了强壮的“根”——文化自信,这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题中之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鲜明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去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制定出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意见,坚持把握导向、立足学术、着眼传承,围绕构建研究阐发、保护传承、国民教育、宣传普及、创新发展、传播交流6大体系,规划17个重点工程项目,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体传承。

  立足学术发挥优势 解决突出问题

  百年川大,文史哲等传统文化学科历来是优长学科,学科建设广受关注。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的成立,吸引着海内外学界的目光。当天的成立大会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应邀出席。

  易学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万耕为研究院的成立点赞,“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延续和发展,关键是文化在延续和发展。”他认为,这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

  “立足学术,发挥好高校的学术优势,能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供重要动力,推动解决目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省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整合了古籍整理研究所、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和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的优势资源和力量。舒大刚坦言,以前3个研究所尽管有名气,但没有独立的招生计划,招收生源无保障,导致教学计划无法统筹安排,学科建设缺乏长远规划。随着研究院的成立,四川大学明确,中华文化研究院将得到在博士生招收指标和科研经费投入上的支持,也正在着手研究制定独立的招生计划。

  出实招办实事 形成传承发展合力

  从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成立大会现场走出,四川大学图书馆馆员王飞朋豪情满怀。他师从四川大学杰出教授项楚,学习古典文献学,2015年博士研究生毕业后选择留校工作,继续开展学术研究。“研究院成立,就是为传统学科包括绝学和冷门学科‘扎起’了。从中央到地方到学校,大家都重视起来,传承发展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就有了合力,我们更有动力扎根学术。”王飞朋说。

  “研究院的成立只是一个开始,有了组织机构之后,人才培养是非常关键的,学校、地方可给予职称指标、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郑万耕建议。

  不仅在四川大学,省委宣传部还将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因地制宜建立学术机构,深挖中华文化资源,深耕巴蜀文化沃土,发挥优势、重塑品牌,为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省委宣传部支持下,四川师范大学正加快筹建“中华传统文化学院”,以四川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传承传播为核心,弘扬蜀学传统,打造四川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传承的核心力量和高水平基地。西华师范大学正加快建立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中心,立足学校在地方档案、写本与出土文献、巴蜀文献、革命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等优势特色,进一步传承巴蜀文脉。

  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省出实招、办实事。深入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推出李冰、落下闳等首批10位四川历史名人,成立和完善首批四川历史名人研究会9家、研究中心10家,筹建和提升历史名人博物馆和传习基地,推出一批研究著作、主题活动、文艺作品和旅游线路。启动古蜀文明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动三星堆遗址、沱江流域及龙门山脉东麓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开展《古蜀文明保护传承精品系列丛书》编辑出版,组织开展古蜀文物巡展,成功举办“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展”中国国家博物馆首展。深入实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积极开展推选传统节日吉祥物、征集传统节日形象标识、推介传统节日经典诗词等主题活动,推动形成以“七大传统节日与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传统时令节气”为主要内容的“7+X”传统节日体系。考古发掘取得重大进展,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医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江口沉银遗址入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