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州网 — 精彩生活从这里开始!
官方空间官方空间官方微信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宜宾,谋变长江之滨

责任编辑:胡钰发布时间:2018-09-26 11:18:27
来源:半月谈点击:
原标题:酒、竹、江,三个符号读懂“长江第一城”宜宾,谋变长江之滨

 

半月谈记者 王迪

四川省宜宾市今年迎来了2200年诞辰。从公元前182年三江口建起僰道城开始,这座城市陆续见证了边疆战争的硝烟,长江码头的繁华和中国白酒产业的腾飞。如今,“长江第一城”正带着很多外人并不了解的沧桑和梦想,谋求新发展、新变革。

600年的酒窖

半月谈记者对宜宾的印象是从嗅觉开始的。走出旅馆没几步,便闻到一股粮食发酵的甜味。仔细一看,路边一个老式牌匾上写着“长发升”3个字。占地约1200平方米的作坊里藏着中国最古老的一个酒窖,从明洪武六年至今已使用了600多年。

百年历史的“长发升”酿酒作坊内,一名工人正在把发酵完的谷堆铲到一个木桶里,准备蒸馏取酒,王迪摄

五粮液有8个这样的老作坊。负责这些作坊工艺管理的工程师杨明告诉半月谈记者,这些老作坊的老窖历经百年已形成稳定的微生物群落,产出的酒香气浓、口感好、不刺激,为五粮液优良酒质立下了汗马功劳。

五粮液厂区的东大门,王迪摄

半月谈记者用一个不锈钢杯从管口接了少许原浆酒。虽然浓度远高于市场上的成品酒,但尝起来并不觉得烧心,一口下去只留下酒香和淡淡的甜味。“原浆酒有四个级别,特级和一级是最高的。‘长发升’产出的原浆酒里,一半以上都是这两个级别。” 杨明说。

宜宾的酿酒历史源远流长,有专家认为,甚至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因为这个时期出土了一个陶杯。它口径5.2厘米、高4.5厘米,人们揣测这是一个盛酒的容器。而据史籍记载,春秋战国至今,宜宾的佳酿不断,唐代的“重碧”、宋代的“姚子雪曲”、明代的“杂粮酒”都曾风靡一时。

直到今天,明清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9处酿酒老作坊仍在使用。五粮液集团正是在长发升、利川永、张万和等8家上百年老作坊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白酒产业是宜宾名副其实的经济支柱。白酒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在宜宾工业的比重长期保持在40%的水平,利润总额占比保持在50%以上。去年,全市56家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的主营收入超过1036亿元。“大部分国产浓香型的高端白酒,在勾兑环节都要用到宜宾生产的调味酒。”宜宾市酒类食品产业促进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半月谈记者。

统计显示,2017年宜宾市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四川省同业近一半,占全国同业近五分之一。

百万亩竹林“点石成金”

四川是中国竹林面积最大的省份,而宜宾则是四川竹林面积最大的地级市,312万余亩竹林占全省近五分之一。年均气温17摄氏度,雨量充沛,土地肥沃,丘陵占区域面积的45.3%……宜宾是世界上最适合竹类生长的区域之一。

当地村民划着竹筏行进在宜宾“蜀南竹海”景区内的郁江上 张华 摄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宜宾人把竹子的用途发挥到了极致。过去,竹筏把盐巴从成都运到宜宾江安的码头;在大小河道穿行的乌篷船需要用楠竹做成的铆钉固定,因为铁钉会生锈;纤夫用的绳子是七根竹藤子拧成的,这种绳子干得快、不易腐烂;还有竹床、竹椅、竹桌、竹筷……

“1984年,楠竹综合利用竹工艺品获中国竹工艺百花奖优秀设计二等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刻(江安竹簧)的代表性传承人、首届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何华一向半月谈记者介绍了他大半生最引以为豪的一个奖项。

竹工艺大师何华一和他的部分竹雕作品,王迪摄

综合利用,就是把楠竹从笋到成竹各个阶段的每个部分都尽可能用于工艺品。包裹竹笋的外壳可做贴画;竹子细长的根可做烟斗;肥厚的竹头是上好的竹雕材料;竹枝可以做成手提袋的把手。

何华一对竹子的物尽其用只是宜宾竹产业的冰山一角。宜宾已形成竹浆造纸、竹建筑、竹家具、竹工艺、竹食品和竹生态旅游六大产业,2017年,这几个产业的产值总和已达到71亿元。从今年起到2020年,宜宾市政府每年都将拿出1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支持竹产业的发展。

在宜宾市江安县,有一家生产竹纤维的工厂,其产品经过加工可以代替棉花。“竹纤维是继棉、麻、毛、丝后的第五大天然纤维。” 四川天竹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佰丰说,相比传统纺织原料,竹纤维有很多优点:吸水性好,天然抗菌性、染色性好,可生物降解。

张佰丰说,这个工厂平均年产值六七个亿。考虑到竹纤维的毛利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准、销路畅通,公司正在努力扩大产能,计划在未来再增加一条生产线。

填不满的长江码头

地名是解读宜宾2000多年历史的捷径。在三江口建城后,宜宾所在的地域先后被命名为“僰道”“僰道县”“戎州”,公元1114年被改为“叙州”。“宜宾”作为城市的地名是在1950年才出现。

宜宾港全景图(宜宾临港经开区提供)

清朝初年的“铜盐互运”是宜宾成为区域物流中心的开始。由于滇铜产量大增,成为铸币的重要原料,清政府开辟了从云南东北部到川南沿江码头的通道,把滇铜经长江航道、京杭运河运抵通州。但为了避免货船空载返回云南,清政府安排货船途径宜宾境内的多个码头,把川盐运回云南。

“铜盐互运”沿线的物资种类很快发展到了上百种。即使铜料运输渐渐停止,西南地区的这条“黄金水道”却一直在运行。于是,民间有了“搬不完的昭通,填不满的叙府”的说法。

现在,曾经喧嚣的铜关码头归于沉寂,正在被改造成一个湿地公园。现代化的宜宾港接力成为当代的长江码头。

为了满足大件订单的需求,宜宾港专门配备了高10米的单悬臂桥式起重机,最多可以吊起1000吨重的货物。宜宾港所在航道常年能够通行2000吨级以上满载船舶。

长江航道仍然是这座港口的立身之本。近几年,中国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生产的机车在宜宾港吊装上船,经上海发往巴基斯坦、加蓬和阿根廷。国产大飞机C919的飞机头从成都工厂运至宜宾港,然后发往上海完成组装。前往长江下游的“乘客”还包括德阳生产的发电机组、锅炉和宜宾生产的五粮液成品酒。

宜宾港瞄准的不仅是长江沿线,还通过公路、铁路的转运,将货物由广西钦州港运送出海。

这条出海线路通往宜宾的南部,是宜宾“南向通道”计划的一部分。围绕这个计划,宜宾市掀起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交通网络建设浪潮:四条高铁,七条高速,还有正在扩建的港口和增加的航线。不断延伸交错的“南向通道”将成为“一带一路”富有潜力的新线路,并带动区域的整体发展。

酒,竹和长江曾赋予宜宾特有的千年江城史。未来,它们将继续引领这座城市走向更辽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