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雯心
鼎鼎西南半壁,巍巍水陆码头。三江滋润了宜宾的山川田野,孕育了勤劳勇敢的宜宾人民。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宜宾成为长江上游开发最早、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用水果酿酒的历史;3000多年前,就已开始种植茶树;2200年前,初建三江口僰道城,作为僰道的治所。
万里长江从此伊始,千年古邑因此扬名。
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古老而鲜活。酒文化、僰文化、茶文化、竹文化、大江文化在这里交融;黄庭坚、杜甫、刘光第、梁思成、罗哲文、赵一曼在这里留下铿锵足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万里长江第一城”“中国酒都”“中国早茶之乡”是这里的标志……
宜宾,这颗镶嵌在长江上游祖国西南的明珠正在散发着耀眼光芒。
闻酒茶飘香 看文化之传承
驱车进入五粮液十里酒城,举目都是关于酒的文化符号,高达75米的巨型酒瓶更是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滨江路的石护栏上,采摘茶叶的浮雕接连不断;漫步宜宾街头,酒香茶香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每年一届的中国国际名酒文化节和中国早茶节早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盛会。
宜宾的酿酒史和种茶史,源远流长。在位于老城区的“大观观城——宜宾历史文化名城展”里,真实的文物和图片资料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参观者。也许,通过这座小小的城楼,可以将历史的面纱慢慢撩起,把视野推向更为久远的昨天。
宜宾自战国以来,就是汉、僰、彝、僚、苗等民族聚居之地,五粮液的诞生,是各族人民酿酒智慧的结晶。五粮液的酿制与春秋时期僰人用谷物酿造米酒,秦汉时期僰道的窨酒,唐宋时期戎州的春酒、姚子雪曲,宋元之际叙州以蒸馏技术酿造的粮食酒及明清时期叙州府的杂粮酒,一脉相承。
2008年,五粮液传统酿造技艺以其独特性和珍贵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白酒的酿造与西方的啤酒酿制工艺不同,中国采用开放式的酿造工艺,粮食要与当地的空气、温度、湿度、水土、微生物充分融合,才能酿出好酒。” 中国首届酿酒大师、五粮液传统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友金表示。
中国白酒勾兑大师范国琼的父亲范玉平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创建了勾兑技术工艺,成为全国第一位品酒勾调大师。范国琼从父亲手中不仅接过了这门技术,还发扬光大,传授给更多五粮液人,现在已是桃李芬芳。
宜宾,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除了盛产美酒,这里还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之一。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早在公元前1022年,宜宾人就开始种植茶叶,宜宾僰人向周武王贡茶,也向历代朝廷呈献过“龙芽茶”“明前白毛尖”等。
秦开五尺道,宜宾茶的醇香,随着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马帮队伍的足迹,远销欧亚大陆国家,香韵数千年。经过岁月的沉淀和累积,茶的气息已弥漫在宜宾的街头巷尾,茶的文化已融进宜宾人的血液中。内宜高速公路旁的“叙府龙芽科技园”是中国西部最大的茶业科技园区和最大的早茶基地;利用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优势,大力发展优质绿色生态茶园,实现产量、产值和种植面积三大突破;在四川省编制的茶叶优势区域规划布局中,宜宾被列为“川南名优早茶区”…… 如今,宜宾茶在国内外有口皆碑,“中国早茶之乡”“川红故里”的称号当之无愧,“叙府龙芽”、“早白尖”等品牌荣获多项国际金奖。
茶文化,已成为宜宾最闪亮的名片之一。
迎八方宾客 容天下之大观
漫步宜宾街头,三江六岸风光尽收眼底,这里有长江地标广场和石刻万里长江地图,有江边停靠的大大小小船只,有街边谈笑风生的长江奇石收藏者……宜宾人总是喜欢以“三江”而乐道,以“万里长江第一城”而骄傲。
宜宾大江文化是一种包容的文化。公元1098年, 53岁的黄庭坚被贬来到古戎州,也就是今天的宜宾,受到宜宾达官显贵和学儒名流的尊崇,让黄庭坚在宜宾度过了最充实、最快乐、最逍遥的三年时光。
谪居在宜宾期间,黄庭坚郊游讲学,流觞以赋,留下了流杯池这一文化遗迹,以及后人题咏的满壁诗文。有人说,是宜宾山水的灵秀与隽永赋予了他无限的创作灵感;有人说是宜宾温润的气候浸润着他的意志,给他颠沛流离的身心些许温暖;还有的人说,是宜宾人民的包容忠厚让这位山谷道人全然不觉曾遭受的倾轧诬谤,先后创作出了50多首诗词。
三江包容万物,宜宾人的胸怀如大江一样宽广。宜宾人以通融群已的气度迎接八方宾客,以博大的胸怀接受外来文化,使宜宾成为一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
宜宾大江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
古镇李庄,同济大学第二故乡。电文十六字,代表百家东道主;古镇三千口,接待万余下江人。月亮田三更灯火,板栗坳五鼓鸡鸣,禹王宫四季松柏,东岳庙六度春秋。
抗日战争时期,梁思成、林徽因、傅斯年、董作宾、李济等一大批中国知识分子在烽烟中辗转来到李庄,这是他们一生中最为艰难的岁月,也是最为顽强的坚守,他们用中国知识分子的担当与情怀,书写了中国文化在烽火中的奇迹。
如今,李庄的青石板小路,庙宇殿堂,民宅大院依然如旧,静静诉说着一个千年古镇与一个百年学府“幸而有托,不废研求”的故事。
宜宾大江文化是一种敢于担当、勇往直前的文化。
在这里,有许许多多仁人志士为民族救亡举旗,为国家慷慨赴难,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壮歌。比如:“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民族英雄赵一曼;“愿拼满腔青春血,遍洒劳工神圣花”少年志远的工人领袖刘华;“吾不欲为学者,愿成功一事业”的革命先烈李硕勋;“革命锐志留佳话”的先锋战士孙炳文……三江孕育文明,时代传颂赞歌。
宜宾人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勇猛刚强、威武不屈的精神,在推动宜宾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开放合作,改革创新的今天同样发挥着积极作用,激励着每一个宜宾人乘风破浪、奋勇前行。
拥最美竹海 创产业之新秀
宜宾,是一座翠竹环绕的城市,名扬天下的蜀南竹海是宜宾“竹之美景”的代表。景区共有竹子58种,建有国内唯一收集和展陈竹类资料标本的竹海博物馆,足以让人览尽天下翠竹。
宜宾竹文化是一种绿色视觉文化。
竹林中溪流纵横,飞瀑高悬,湖泊如镜,泉水清澈,空气清新,曲径通幽。漫步竹林间,或赏竹浪翻滚,或览小桥流水,或闻百鸟争鸣……满目青山,云蒸霞蔚,如临仙境。
宜宾竹文化是一种美食文化。
宜宾人擅长以竹为原料制作菜肴,竹筒饭、竹荪汤、竹叶黄粑、竹筒豆花、竹根酒等都别有一番风味,“全竹宴”更是久负盛名。
2018年6月,宜宾市启动“全竹宴”打造工作,将菜品进行丰富和升级,形成了100道独具竹林特色的佳肴,并在蜀南竹海、李庄古镇及宜宾市各景区和全市知名餐饮企业试点推广,进一步提升了宜宾竹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宜宾竹文化是一种竹工艺文化。
宜宾的竹资源以长宁县和江安县最为富集,在这一带有很多能工巧匠,善于利用竹子制作工艺品。他们的作品涵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竹雕、竹编、竹簧工艺等,既精美又古朴,充满地方特色,又极具生活情趣,让人爱不释手。
光绪十六年(1890年),宜宾竹工艺品曾由成都侨商运至南洋群岛、新加坡等地销售,颇受海外人士青睐。
1919年,江安竹工艺人蔡金山制作的“竹花篮”和镂雕“屏风”在巴拿马世博会上获得金奖。从此,宜宾竹工艺驰名中外。
新中国建立初期,江安竹工艺人赖银章以精湛的技艺雕刻了一双“龙凤竹筷”献给开国领袖毛泽东。
如今,宜宾竹工艺已经从书签扇坠、果盘笔筒、桌椅几案、巨型壁画发展到室内全竹装修和室外全竹建筑等,传统工艺与现代理念的不断融合升级,碰撞出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使其成为产业崛起的新秀。
(本文部分史料由中共宜宾市委党史研究室、宜宾市地方志办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