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精髓就是如此。从北方院派的颐和园到江南园林的拙政园,它们都是中国园子文化的集大成者。
自古以来,文人骚客的笔墨里,总少不了那些经典园子的身影。王勃在其雄文《滕王阁序》里写道“睢园绿竹,气临彭泽之樽”;苏舜钦也曾以“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来称颂一座吴越废园。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的园子,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一脉。它代表的传统居住理念,延续几千年,仍为富贵人群所推崇。比如几年前的苏州桃花源,这个印刻着江南园子风貌的高端居所,一经问世就成为中国顶级住所的翘楚。
那么,在西南古文化重镇的成都,会有一座这样的园子吗?
是一种生活梦想,更是一种人文传承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代文人文征明曾这样赞叹拙政园的幽静环境。城市、山河,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园子的偏爱溢于言表。
据了解,有记载的中国园子文化始自周文王,《诗经·大雅》里最早记载了他的灵囿,即园子建筑的雏形。之后的三千年历史进程和发展,园子的“升级”始终贯穿华夏大地。从先秦的“宫苑”,到魏晋时期开始兴起的“私家园林”,最终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
国人对居住生活的憧憬全部体现在园子里。在这里,达官贵人造亭筑桥,种植花草,挖掘湖泊,堆砌山林。一座精致的园子里,几乎可以满足主人对优美自然风光与舒适人文居住的全部畅想。
在这样的一个建筑空间里,还可以顺理成章地发生诸多别样的故事,承载许多不一样的人生。
万历十九年(1591年),湖广巡抚秦燿因座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回无锡后,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疏浚池塘,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提诗一首,散发出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成就无锡著名的寄畅园。就这样,一个官员的仕途不顺,竟给后代留下了一座旷世佳园。
可以说,每一座经典的园子,都曾留下过类似的中国故事。所以,有业内人士评价,作为中国建筑文化里的主流代表,园子不仅是一种中国式的生活梦想,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建筑载体。
每一座经典园子,都是一副绝美建筑画卷
我们能看到,每一座经典的中国园子都几乎是一副绝美的立体山水画卷。
中国古代造园学说《园冶》提到,“相地合宜、构园得体”。一座典型的传统园子建筑,从相地、选材、规划、构思等多种方面都是极具匠心考究。特别是择址,从颐和园到留园,从寄畅园到拙政园,无一不是精挑细选、多方考究后所选。
而在园子的建造之中,建筑设计和人文精神都必须得到充分的技术体现。山、水、花木、鸟兽鱼虫等自然风光的打造必须精细而且与整体环境适宜。而堂、楼、馆、榭、轩、舫、亭、廊、桥、墙,这些建筑主体,亦是缺一不可。匾额、楹联、石刻,这些代表主人风雅、沉淀历史文化的要素,更是这些园子的点睛之处。
这些集绝好位置、自然风貌、精致建筑群、人文沉淀于一体的中国园子,从构思到落成,所花费精力和时间,远非打造一般居所能比拟。
不得不说,这种几乎画卷一般的园林,在当代的建筑世界里已经十分罕见。高周转、模块化复制,是当下建筑领域里的主流。那些最为珍贵的、可以传承的匠心和文化,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少数。
以一所成都园子,传承一种西蜀文化神韵
有着三千年丰厚历史底蕴的成都,一直都割舍不掉对中国园子的执着。杜甫草堂的古色书香,浣花溪的僻静深幽,都是中国园子在川蜀大地上对当地文化的一种理解和传承。
提及成都文化的传承,城西是绕不开的主角。它是成都古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当代老成都文化的主要传承地。从古金沙到杜甫草堂,从浣花溪到蕴初园,理应被传承的成都文化一直在延续。
特别是城西的古文化发源地——金沙,有着更加天时地利的文化传承使命。所以,当金沙城项目邀请国内著名景观大师、奥雅景观李宝章前来实勘时,他激动不已,并决定亲自操刀完成设计。李宝章透露,“蕴初园,最初定义为中国园子,到成都人喜欢的园子;从川派文化落地,到金沙地块情感的推进。始终贯穿着对当地文化的深入理解。新中式的景观,它跟地域的生活和文化是联系起来的。成都是一座休闲的城市,我们想回归成都生活的本身。”
这个设计理念与金沙城项目方不谋而合,太行瑞宏总经理范文浩先生表示,“一个地产企业不管到哪个城市,首先要适应当地城市的文化。”作为一座能代表城市文化高度的成都园子,蕴初园将保留充分的“成都味道”,如蜀锦、屏风等川蜀特色一应俱全。
对蕴初园来说,它最为宝贵的内涵是人文的传承。徜徉蕴初园,能感受到城西传统文人雅士生活的精致和精神的丰满,以及城西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境界和生活态度。
以一种人本精神,诠释一座传世园子的精魂
李宝章认为中国所有景观的原型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他推崇“黄花垂髫,怡然自乐”般诗意的居住场景,根据以人文本的初衷,结合王维《桃源行》所述意境为蓝本,最终完成了蕴初园的经典设计。
蕴初园里隐藏着诸多对人生的参悟和思考。例如园子整体设计富含的三开三合意向,就像人生收放自如的历程,人能在园中看到每一个阶段的最佳,和过往人生的凝练成形。在这里,园林,也是人生回顾自视的铜镜。
很难想象,一所中国园子能赋予如此丰富的人生蕴含。蕴初园的八个节点通过串联,巧妙、完整地表达了一个人的一生。自喜上眉梢照壁之“人生伊势”启程,到寓意着父辈林荫智慧及家族庇佑的竹林,再到庄严肃穆的“貉语门”,以及繁华尽揽的“湖光山色”,无不精妙绝伦,让人沉浸其中。整个人生旅程中,以平放堆叠的假山石,寓意人生纵使繁华尽揽,也要不忘初心,心归平和。
回到园子的细节打造,亦是处处散发着对人本的理解和关怀。中式建筑讲究礼制,从入园处起,仪式感和尊贵感就贯穿始终。在园区大门,采用了新中式官派风格,原型为中国传统王府大门“三间一启门”的礼制结构,重檐、落柱全部齐全。
而且,深宅大院的影壁墙让人感到一种若影若现的神秘感和仪式感。汉白玉雕刻的照壁、中式园林的“之”形路径、可窥见山川海洋的“枯山水”等古典园子细节一应俱全,可以说是处处都能让入园者感受到一种恰到好处的舒适感和礼遇之态。
修竹如林、花木掩映、名木成荫、湖光山色、仙气浩渺,一座可流传的园子终成型。一座传世的园子,需要一个与之匹配的名字,富文学哲理且不落俗套。
这样的一座园子,“蕴初园”三个字的命名始末也吊足了众人的胃口,引起业界的猜想:太行瑞宏赋予蕴初园“蕴藏千年过往,亦代表这个时代的成都,敬献中国的成都园林”的定位,为其命名的人,必定是国家级的文化大师。
对此,项目负责人始终三缄其口,那么,到底是哪位大师,能与如此高的定位相匹配,“蕴初园”命名的背后,又有那些故事?我们拭目以待金沙城项目组为我们揭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