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州网 — 精彩生活从这里开始!
官方空间官方空间官方微信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宜宾这个有近700年历史的建筑,曾获得过梁思成、林徽因名

责任编辑:周裕宏发布时间:2018-08-30 16:48:01
来源:百家号点击:
酒都播报

关注酒都播报,锁定公共频道。

作者简介

罗平,宜宾市人,喜欢学习宜宾历史文化,工作之余写点文史,诗歌,散文。现为四川省诗词协会会员,宜宾市作家协会会员,宜宾市收藏家协会会员,宜宾市翠屏书画院会员,宜宾市炎黄食品文化经贸促进会会员。著有《宜宾市翠屏区街道史话》《宜宾市翠屏区古建筑史话》等书。

李庄旋螺殿(又名文昌宫)

旋螺殿位于翠屏区李庄镇长胜村,又名文昌宫。坐北朝南,旋螺殿匾额“旋螺殿”三字为宜宾著名书法家包寿铭[注1]1957年书写。

车出李庄古镇约二公里,来到了一公路转弯处,乡人告之,步行百米,可到旋螺殿。

遥望旋螺殿,在翠竹红墙内,有一木质结构建筑,在绿树细雨中更显缥缈,沿石阶前行不远,便到了围墙大门。

旋螺殿,又名文昌宫,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曾供奉文昌帝君(世称梓潼帝君)[注2],故名文昌宫。以后在清代雍正、乾隆、嘉庆等几朝都经过培修,殿内石壁上刻有“万历丙申岁,修建文昌宫,刻石留仙记,世代得兴隆”。文末署有“桂峰题”三字。推算来该古建筑应是建于公元1596年,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

据《南溪县志》记载:“明万历年丙申八月,殿成时,则有张向仁、滕曹链、钢从海、敏西连、王兴景、万通等主事。清雍正八年庚戍十月,神座后柱朽、将倾,换。乾隆三十年甲戍叔祖懋弟捐银四十两,装饰神像,添瓦翻盖,后又屡修,殿中设梓潼帝君圣像,时节奉祀,启文明而惠多士也………”。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营造学社迁李庄后,梁思成、林徽因、罗哲文等对李庄的古建筑物一一进行过测绘,对李庄的古建筑评价甚高。梁思成[注3]、莫宗江先生在自己编写的《中国建筑史》,《中国营造学社》七卷一期上,撰文赞誉旋螺殿“梁柱结构之优,颇足傲于当世之作”。

旋螺殿建在一处石包山上,山势奇特,形似卧牛,当地人称“石牛山”,山下有水田若干 ,夏秋雨季,雨水汇流,形成一个深水潭,当地人称 “龙凼”,“龙凼”上有高约三十米峭壁,形成飞瀑直泻,水大时,声若雷鸣,晴好天气,阳光折射,又是一景。

旋螺殿为八角形建筑,寓“八卦”之意,亦表明为易经中的八个方位,殿高25米,进深面阔均为8米,。外观为三重檐结构,内部实为二层结构,内层高12.5米,殿顶覆青色筒瓦,8条殿垂脊皆塑有走兽和置有垂兽,宝顶及8个翼角均起翅柔美,造型优美,比例均匀,线条柔和流畅,整个建筑展现了明代建筑的较高艺术特色。

旋螺殿建造者巧妙利用力学原理,内部结构精巧而特别,使用“抬樑支柱法”,构成四方形的“灯笼架”,组成梁架骨干,承受上、中、下三层屋面重量。整个建筑以不用一颗铁钉为特点。

殿上均有斗拱,斗拱是我国木结构建筑中特有的一种结构。它是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合称。这种独有的托除装置,均衡地支托了殿顶上面的重量,并具有十分漂亮的装饰效果。

近年来,出于保护,旋螺殿四周建了围墙,进了大门,三株黄桷树盘根错节,枝叶茂盛,二通文物保护单位的石刻,立在旁边,有关旋螺殿介绍的文字牌也立在旁边,旁有石茶几三个,供游客休息,虽然下雨,但仍有游客慕名而来。

我不时拍照,看着让人眼花潦乱的斗拱建筑结构,做工精巧的藻井布局,感受古人的匠心灵动和智慧,无不感叹古人营造之精巧。周围的花窗透过外面的光线,如一副巨大的剪纸,这座八面八角的建筑,八面透风,八面玲珑。

通过朋友的介绍,我学到了不少建筑方面的知识。

朋友说:“旋螺殿建于明代,按古代四角攒尖园形或多边亭的做法,顶部用多层爬梁垒彻而上,借以逐步缩小上层面积,负重分层转移到四周井口柱,斗拱木结构历史悠久,并具有装饰作用,从四周到顶部的形成的网络状花纹,称“藻井”,作旋螺状,该殿也因其藻井状如旋螺而得名。旋螺殿的设计建造,反映了明、清时期李庄当时的经济繁荣,文化兴盛。

旋螺殿历经400多年风雨地震,仍屹立如初。有资料说,1945年梁思成出任联合国大厦的设计顾问并参与联合国大厦的设计工作时,就将旋螺殿的受力原理运用于联合国大厦的顶部。

新中国成立后,宜宾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旋螺殿的保护,1957年初,旋螺殿经维修后,请宜宾宜宾著名书法家包寿铭1957年书写匾额,1958年8月16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李庄旋螺殿作为明代木质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曾载《宜宾晚报》。

[注1]包寿铭(?~1958年),宜宾南溪县人,著名书法家,曾著《书法辨征》。

[注2] 文昌帝君(世称梓潼帝君),文昌帝君为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文昌本星名,亦称文曲星,或文星,古时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其成为民间和道教所信奉的文昌帝君,与梓潼神张亚子有关。

东晋宁康二年(374),蜀人张育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英勇战死,人们在梓潼郡七曲山为之建张育祠,并尊奉他为雷泽龙神。其时七曲山另有梓潼神亚子祠,因两祠相邻,后人将两祠神名合称张亚子,并称张亚子仕晋战殁。实为《晋书》所载张育之事。

[注3]梁思成,男,广东省新会人,梁启超之子,建筑大师,中国古建筑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 是解放后致力于保护古建筑的旗帜性人物。 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1939年,搬到四川省南溪县的李庄乡下,1944年,梁思成开始撰写《中国建筑史》。这时,多病的身体折磨着他,脊椎软骨硬化病使他不得不经常戴着铁马甲工作;十分短缺的物质条件使得只能靠大量的线描图来弥补照片的不足。在林徽因、莫宗江、卢绳等人的协助下,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中国建筑史》,终于在抗日时期西南的一个小山庄里完成了。在这部著作中,梁思成根据大量的实物和文献资料,第一次按中国历史的发展,将各时期的建筑,从城市规划、宫殿、陵墓到寺庙、园林、民居都作了详细的叙述,并对各时期的建筑特征作了分析和比较。这些论述和分析都远远超过了过去外国人对中国建筑的研究水平,达到了前人所没有达到的高度。

梁思成先生 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他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初期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原文标题丨宜宾市古建筑史话选------李庄旋螺殿

图片来源丨叙府往昔(ID:zuimengjing)/百度百科

文章作者丨罗平 宜宾本土文化学者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来源丨酒都播报(ID:ybtvjiudubobao)

本刊编审丨贾君平 主编丨郑俊杰

副主编丨罗国虎 责任编辑丨彭鑫

编辑丨姚军 校对丨周超慧

所属专栏丨人文宜宾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