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预测显示,到2020年,中国电竞产业规模将达到1300亿,用户超过4亿人,中国体育产业下一个千亿级风口呼之欲出。但是“樱桃好吃树难栽”,在一片美好的蓝图背后,中国电子竞技产业的樱桃树只是刚刚栽下而已。
虽然早在2003年,电子竞技就被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列为体育项目,但那时电子竞技的发展却一直处在尴尬的境地。“玩物丧志”、“不务正业”是电子竞技一直背负的标签,时至今日,依然有人无法区别电子竞技与电子游戏究竟有什么区别。即便是电子竞技项目已经被国际奥委会认可,登上了亚运会的舞台,但是“打游戏也算是体育比赛”的疑问仍然不绝于耳。电子竞技的出现是科技发展的结果,其发展轨迹并无传统体育项目的规律可循,我们也不能用看待传统体育的眼光看待电子竞技,电子竞技绝非打打游戏般简单,但若想要得到全社会的认可,恐怕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电子竞技产业链也开始逐渐成型,上至职业选手,下到网络主播,电子竞技的专业人才缺口开始显现。除了电竞选手之外,俱乐部运营、经理人、电竞解说、教练员、裁判员等整个产业链都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在巨大的人才缺口面前,目前国内已有50余所高校设立了电竞专业。高校紧跟社会需求培养高水平人才是好事,但目前电竞专业无论教学还是学生都还存在着盲目选择的情况。首先,电竞教材缺乏统一的标准。电竞专业教什么?这在中国的教育史上是一片空白,缺师资缺教材,许多学校的电竞专业只得聘请退役的电竞选手授课,而教材则是“百花齐放”。近日社交媒体曝出某学校电竞专业的试卷,虽然内容五花八门,涉猎广泛,但从中却看不出究竟要考察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其测试目的令人不知所云。其二,许多学生在报考电竞专业时,对专业定位也是一知半解,很多人抱着“打游戏”的心态而来,却发现电竞专业并非想象中那么美好,致使半途而废,白白耽误了大好年华。
同时,面对着电子竞技巨大的发展空间与市场,各路资本蜂拥而至,这也直接助推了电竞从业人员收入的水涨船高,电竞主播、职业选手年收入过千万已是常态,但作弊、打假赛等行为也随之而来。电竞小镇也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有些却因为无法吸引高端赛事落地,让投入的巨额资金打了水漂。电竞赛事如火如荼、遍地开花,却大多是由厂商主导,各自为战、群龙无首,长此以往势必导致各种电竞赛事野蛮生长、自生自灭,国家层面的管理和引导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
电子竞技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它既有与传统竞技体育一脉相通之处,也有自己独有的特质。2018年,中国电竞产业风起云涌,但还只是一棵生机勃勃的树苗,发力过猛无异于揠苗助长。若要健康成长还需要各方呵护,修枝剪叶,未来才能绿树成荫、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