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州网 — 精彩生活从这里开始!
官方空间官方空间官方微信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失控的情绪是孩子独特的表达

责任编辑:周裕宏发布时间:2018-10-30 11:26:43
来源:中国新闻网点击:
话题背景  

  情绪与行为是一体两面的,就像硬币的两面,相互依附而存在。家长们能控制和迅速调整自己的情绪,做出合理、有节的行为。但是,孩子们的情绪和行为带有很多不确定性。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萌发和发展,有的孩子会变得执拗、哭闹、不讲道理,甚至大发脾气,也有的孩子会呈现出异常的沉默,隔绝他人进入自己的空间。面对这样敏感的孩子,有的父母能马上发现孩子不懂得合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也有些父母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情绪失控,也没有去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只顾着自己一时情绪释放,将孩子传递出来的负面情绪,全部返回给孩子。这其中,都体现了情绪教育在亲子关系方面的缺失。

  ◎文/魏子一

  在中国家庭普遍的认知里,孩子只要任性、哭闹,大多数家长就会认为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欠管教。他们会认为“熊孩子”就是要好好教训一下,甚至打一顿。当然,也不乏一些面对“熊孩子”的父母们,会因为心疼孩子,而舍不得惩罚教育孩子,并放纵孩子。无论是狠狠教育孩子的父母,还是放纵孩子的父母,他们都漏了一两件事,那就是识别孩子的情绪行为,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以及当孩子任性、哭闹后,如何有效地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就拿最近关于孩子的一个综艺节目来看,其中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就是一位知名女星,被设定为孩子“母亲”的角色,被安排去照顾孩子们,她要照顾的其中一个孩子因为自己的要求不被满足而大哭大闹,该女星的第一反应是放任孩子哭闹。这一行为在网络引发热议,有的网友认为该女星是一位理性的妈妈,有的网友则直接指责该女星太冷漠了。该女星在节目中解释道,“孩子有情绪需要发泄,我就先让他发泄完。然后,再去安慰孩子,进一步跟他讲道理。不能让孩子养成一哭闹,大人就要顺着他,满足他任何要求的性子。这不利于孩子今后的成长。”

  一般来说,孩子的情绪行为问题有以下几种表现:哭闹、发泄、钻牛角尖,以及推搡长辈、对长辈拳打脚踢,还会说一些攻击、指责父母的话,比如,“我不爱爸爸妈妈了”“你们讨厌,我不要爸爸妈妈了”“我要离开这个‘鬼地方’”,甚至是自残等等。孩子为什么会采用这些极端的行为来释放自己的情绪?首先,试问在生活中经历过不少挫折的成年人,也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我们又怎么能要求孩子不能情绪失控呢?孩子还小,他们不是人生经验丰富的成年人,他们的心智还没发育完整,他们更多的时候是不知道该怎么做,不知道怎么去表达才是合情合理的,才是符合家庭正常情绪沟通规则的。当父母们面对情绪失控的孩子时,被孩子的言语、行为刺痛时,不妨想想孩子的内心在经历怎样的折磨,而且那些处在情绪上的孩子还不知道自己怎么过分了,更不知道怎么去解决问题。

  我们要正视孩子情绪失控的言语、举止,要知道情绪容易失控的孩子,他们的内心往往潜藏着深深的不安全感。这也就是说,这些孩子与父母的情感联结不够牢固,父母不能让这类孩子的内心得到适当的抚慰。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忽略了这点,那么随着孩子年纪的增长,伴随他们情绪的失控,他们行为的失控也会愈演愈烈。因此,在孩子的教育上,要重视孩子的情绪疏导、情绪调节。

  知行课记

  孩子的每一次“哭闹”或“沉默”,都可能是在“求助”

  ◎文/苏 安

  父母们往往认定孩子哭闹,就是耍性子

  刘妈妈有一个刚满十岁的女儿萌萌。最近刘妈妈因为女儿萌萌的极端情绪问题,常常独自坐在一边流泪。萌萌几乎拒绝与妈妈说话,整个家庭氛围因为母女之间恶劣的关系,变得特别沉闷,即使萌萌爸爸在当中调和也不管用。

  据刘妈妈讲述,女儿萌萌动不动就乱发脾气,零食袋子自己撕不开,也不跟身边的长辈求助,就莫名地哭起来了,闹得还越来越大声。有时候家里没有她喜欢吃的水果,也会生气,气急了就把茶几上装的其他水果扔在地上。刘妈妈认为女儿都十岁了,到了该懂事的年纪了,该讲道理的年纪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她总是什么也听不进去。“一跟她讲道理,她就朝你哭着大吼大叫。有时候真的觉得心累,打,下不了狠手;骂,也没什么用,简直叫人一点办法都没有。我觉得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很失败。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呢?”刘妈妈苦恼地说。

  萌萌说,“大人们老觉得我任性、胡闹。有一次妈妈直接指着我,骂我不可理喻。为什么她只看到了她自己,看不到我眼泪呢?就拿我在客厅和爸爸抢电视,没抢赢就回自己房间的事来说。回房间后我在找东西,不小心打碎了平时练习书法的墨汁瓶,搞得桌子上、地上都是墨汁。我妈听到声音就冲进来,一顿指责我。我解释说,我不小心打碎的,完全没有用。她就认定了我是不开心,故意打碎的。我妈误会我,不信我!那以后,我就忍不住摔东西,反正是不是故意的,都被认为故意的,自己爸妈都这样认为,更别提别人了。”萌萌抽泣着接着说道:“爸爸妈妈为什么不相信我说的?爸爸妈妈为什么不相信我?每一次都只管我的对错,不关心我。”

  当刘妈妈听到萌萌说起打翻墨汁事件,才醒悟过来,“当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我没有去关心孩子,我只顾着孩子犯的错误,看着被墨汁搞脏的房间,对自己的女儿失控发火。我没有想到,孩子会对这件事记得那么深,我万万没有想到我们母女关系恶劣的源头,是我自己。孩子后面变本加厉地任意妄为,我都没有去关心孩子,还把每件事分开来看,还指责孩子。”

  大多数父母看到孩子情绪失控而大哭大闹的时候,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放大孩子的情绪,受到孩子的影响,难以自控自己的情绪。要知道,孩子的品行习得,是直接源于父母的为人处世,简单来说,父母怎么对孩子,孩子极有可能怎么“反馈”给父母。

  沉默,也是一种表达

  瑞瑞今年高中三年级,因为高考的压力,爆发了抑郁情绪。瑞瑞爸爸妈妈发现,他们的女儿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越来越沉默,以前一天一个电话打回家里,后面变成一周一次,进而半个月一次。以前回到家里,女儿就是个“话痨”,现在回到家里,什么也不说,独自就回自己房间了。瑞瑞妈妈说:“有一次,我没敲门就进去了,我发现瑞瑞灯都不开,自己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发呆。”后来知道她是因为高考压力大,抑郁了,这让瑞妈妈特别难以理解,她说,“我和瑞爸都没有要求她的成绩必须考得多么好。可以说,在学习上从来没有给过她压力,她怎么会抑郁呢?学习成绩,这有什么,以后的日子又不完全取决于一次考试成绩。”

  提到“抑郁”这件事,瑞瑞的心情很低落,也一直在克制自己眼底的泪水,“当下,他们越是小心翼翼地跟我讲人生大道理,我越是难以直面我自己一直以来在成绩上的不如意和挫折感。我特别害怕面对失败,每当遇到挫折和困难,我都没有人可倾诉。最开始会给爸爸妈妈打电话,没说一两句就吵起来了。我不是不知道怎么做,我打电话只是想要从他们身上得到安慰。我希望最亲的爸妈能给我温暖。可是,他们总是在教我怎么实现目标,总是说当下的挫折是暂时的,要振作。现在,只要一想到如果高考失利,我就会感到恐慌。每当看到他们面对我的分数时,那一闪而过的失望,我就愈发绝望。”瑞瑞继续说:“虽然他们现在也有安慰我,让我不要想太多,只顾学习就好了,不要太在意最后的结果。他们还常常劝我说,只要我好了,他们就好。殊不知,他们这样子,给我更大的压力,更加让我觉得是我自己不争气,一直以来,都不能做一个让他们骄傲的女儿。”

  一般来说,害怕失败、怯于面对挫折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多少都有些强势,或者说,他们在某一方面是很成功的。他们可能不能理解孩子的脆弱和悲伤。对于孩子敏感的一些问题,他们往往不太在意,以至于他们看不到孩子的沮丧和低落的情绪。但是,成人不能以成人的经验,直接套在孩子身上。孩子的沉默,也代表了一种表达,一种寻求父母主动关心的表达。

  专家视角

  情绪失控是孩子的求助信号

  ◎韩 静(心理咨询师)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在亲子相处过程中,关系的维护源于情感依恋。孩子情绪行为失控是孩子的求助信号之一,因为孩子年龄尚幼,不知道如何疏导自己的情绪,也不会表达自己。当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不要片面地认为这是负面信息,要正视孩子不那么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要知道孩子对你有反应,比直接拒绝与你沟通,完全没有反应要好。究其情绪、行为失控的根源来说,孩子会产生这样的行为,意味着孩子在父母那里的情感接触是微乎其微的,并且,孩子在父母那里得不到足够的安全感,这通常与父母的情绪教育缺失有关。

  如果任由这种亲子关系发展下去,那么孩子的态度可能由最初的“哭闹”,变为持续性任性、哭闹,进而转化为“忧郁”“抑郁”,最后演变为“情感抽离”。父母们要做的是重塑孩子的情绪教育。比如,先不要给孩子上一堂“道理课”,而是要先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安慰孩子幼小的心灵,然后尽可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理解孩子,积极地疏导孩子的情绪,最后来引导孩子认识问题,一起讨论解决问题,进而调整亲子关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