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我要抓紧练习吹号角,特别想参加国庆节在成都的表演。”一位7岁的小号角手擦了擦额头的汗告诉记者,他很期待下个月的成都之行,他还没有在大的舞台表演过,争取不让爸爸妈妈失望。
这是珙县农民理事会凤凰分会的活动现场,也是全县农民理事会成员丰富业余生活,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老杨(左)教娃娃们学习吹号角。(宜宾新闻网 龙亿江 摄)
把美好生活舞起来
“我看见了跳舞的很好看,我也想去参加。”7岁的小号手说,今年以前,他的假期生活都很单调,自从看见有小朋友参与学习芦笙舞,他也很快加入了队伍,和他们一起舞蹈起来。
农民文化理事会凤凰分会的会长杨代强说,以前大家是为了自娱自乐,没有组织观念。现在,通过理事会把农民召集起来,有了一个群众自我展示的舞台,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以前农忙后,傍晚要么在家看电视,或者打牌。现在每天晚上大家都会在文化广场组织排练节目。”杨代强说,最令人感慨的是,村民的精神面貌有很大的改变。文化活动搞好了,大家更自信了,脸上更多的是笑容。今年国庆节,珙县的地方文化要在成都杜甫草堂展示,给了大家一个更大的舞台。
村民们表示,除了精神层面的提高,外出演出还有收入,这也让他们非常满意。
理事会成员在书法室练习书法。(宜宾新闻网 龙亿江 摄)
把文艺人士聚起来
“这个书画室是我们老年活动的一个中心地点,因为我本人来说也是喜欢书画,也爱好书法,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得到很大的提高。”珙泉镇农民文化理事会顾问张树恒说,理事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每周他们都会来写写字,交流书法,同时还培养学生对书法的爱好。
“我们珙泉镇农民文化理事会是2014年6月正式成立的,这个理事会主要是我们辖区之内的专业文化人士、文化管理者和群众代表来组成的。”珙泉镇农民文化理事会会长陶友昌说,理事会成立前,设备和文化资源基本上处于一种闲置状态,由于人手不够,很多地方的活动搞不起来,但是理事会成立以后把大家积极性调动起来,所有的设备设施就充分利用起来了,然后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了,天天都有活动,月月都有戏看。
“以前,大家是一种散的组织,没有地方活动,没有地方开展我们的文化活动,有的人把精力放在打牌喝酒上去了。”陶友昌说,现在成立了理事会,文化站免费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珙泉综合文化站基本上处于一种爆满的状态。
陶友昌说,珙泉镇农民文化理事会这样几个特点,第一是人员组成的广泛性,它包括了社会各界文化的精英,基层文化室的代表,还有各个方面的专业人才;第二是队伍的专业性,因为它管理主要是人民文化站和人民文化协会,所以下面吹拉弹唱,唱歌跳舞,琴棋书画、摄影摄像等各个方面的专业人才;第三是监督的公开性,理事会成立以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让大家来监督,沟通渠道通畅了,矛盾就少了,同时在棋牌室设立了专门的意见建议簿,大家有啥意见可以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