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个县的油樟产量,占了全国的七成,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宜宾市宜宾县隆兴乡和丰村张正友告诉记者,在隆兴乡、古柏镇、高场镇等油樟种植集中区,几乎家家户户都从油樟中找到了增收之路,尝到了种油樟的甜头——仅在油樟上,年收入5万元、10万元的农户比比皆是。
而眼下,以隆兴乡5000余亩油樟产业园为中心的“世界樟海”项目,正在提速。“你们要是年底来,就会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樟海乡村,乡村成了景区,不比城里差。”
和丰村村民的好日子,是宜宾县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九大以来,该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列决策部署,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在“制度性供给”、“结构性优化”、“效率性提升”等方面下功夫,奋力推进乡村振兴大发展。
制度性供给
着力构建乡村振兴“政策包”
科学规划“路线图”。编制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打造岷江蔬菜产业示范园、石城山现代蚕桑产业示范园,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小园区推动大集聚,促进现代农业接二连三突破发展。以“世界樟海”、两江全域旅游示范园建设为核心,力争两个园区建设在2018年底初见成效,树立乡村振兴新旗帜。
坚持党建引领。整合推进,建立乡村振兴县级指挥部、乡镇项目部、村级施工队、党员先锋队和乡土人才群,着力实施返乡农民工创业工程、农村劳动力和职业经理人培训工程;建立“入库培养”“引才砺才”机制,培养生产、致富、经营能手,实施高校大学生创业扶助计划。
统筹编制“项目库”。根据“六园一带一基地”总体布局,科学编制“多规合一”项目实施方案,创新建立村村项目库。建立全县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为各村选派了退居二线、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领导干部为项目指导员,分别落实好具体单位和人员的职能职责,强力推进项目有计划、高效率实施。
创建乡村振兴“要素包”。设立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建立财政资金池、金融资金池、社会资金池,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强化村级集体承包经营权;强化县乡村三级干部培训,建设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农技人才的培养力度,探索农技专家体制内外流动政策通道。
结构性优化
创新推进各项改革试点
创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抓住国家农业部在宜宾县部署试点机遇,累计清核集体性资产7亿元,建立集体经济合作组织6000个,解决了农村“三资”闲置的问题。
创新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通过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所、出台贴息贷款支持政策等,破解经营主体贷款难的问题,实现产权抵押融资贷款4.68亿元,新增2户亿元龙头企业和17户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市级以上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达125户,让金融“输血”促进乡村发展自我“造血”。
创新财政资金撬动引导作用,推行“五补五改”(即补改补、补改股、补改贴、补改金、补改保),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和引领作用,撬动社会和金融投入乡村建设,破解财政资金效益发挥难的问题,使其更加精准、高效。
创新农业信贷担保投入机制,实施财经互动试点,构建“农业信贷担保撬动金融投入,金融投入助力涉农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经营主体辐射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机制,实现“政府、农担公司、银行、龙头企业、贫困户”五方合作共赢,破解脱贫攻坚的短板问题。
创新农村供销商贸流通体制,构建“四位一体”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联系会为主的行业指导体系和以农村资金互助社和新组建国有投资公司(宜宾金铭农业有限公司)为主的服务经营体系,创新双线运行模式,解决乡村供销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效率性提升
着力构建乡村振兴“利益链”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必须构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宜宾县通过促进抱团发展、股权量化等方式,调动起农民发展激情,让农民通过增收致富分享到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的红利。
一是抱团发展,建立“多方共赢利益链”。创新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合作模式,组建国有控股公司,吸纳集体经济组织、专合社、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等加入,实现抱团发展。二是股权量化,建立“稳定收益利益链”。将财政投入到龙头企业、专合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资金形成的资产进行股权量化到村集体和农户(贫困户),股权量化财政资金每年按照不低于5%保底分红,形成按股分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三是创新方式,建立“长效增收利益链”。建立国有投资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利益共同体,农户以产业基地入股、合作社负责日常统一管理、公司托底收购对外销售,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长效增收,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综合产出率。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杨波 侯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