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河的转变源于王家镇实行的青山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水稻项目,该项目工程总投资2175万元,任务为建设现代农业水稻高产高效基地面积4000亩,实行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田网”“渠网”以及“路网”建设,创建水稻高产示范区。
王家镇青山坝海拔800米左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高山冷水浇灌的水稻产出的米香、回味甜、口感滋润,是珙县优质稻米的主产区。由于青山河地形上宽下窄,排洪口少,每年进入夏季,排洪十分困难,青山坝肥沃的土地便被淹没于水下,给当地村民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因为洪涝灾害,每年夏季青山村粮食减产在20%—60%之间。”潘强介绍,青山坝片区耕地面积6000余亩,但旱涝保收面积只有1000亩,仅占耕地面积的14%。
“以前夏天一下大雨,我就睡不着,洪水过境,连片稻田被淹没,想着谷子收成不好,晚上都睡不着。”青山村5组村民王春田回忆起往事,仍心有余悸。王春田的儿女在外务工,60多岁的他和老伴守着5亩土地生活,2016年的洪水,他差点颗粒无收,每年夏季,老人都要为洪水来袭无法保住庄稼而烦恼。王春田说,2016年夏季水稻产量只有10%,他的经济损失达到4000多元,“那段时间,我只有每天背着背兜去看,能收一点算一点。”
“守着那么好的资源,却因为不能及时排水泄洪而制约着青山村一带的农业发展。”潘强说,泄洪成为破局的关键,渠网建设势在必行。
2016年,珙县王家镇政府协同珙县农业局等多个部门,整合各级财政资金打造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水稻项目。珙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水稻)项目解决的不止是排灌的问题,还要解决粮农种植、收割、运输粮食等一系列问题,集约化、节约化发展青山坝的优质粮食,在节省人力的同时,高效地收获粮食,增加粮农收入。“我们要修一个排水渠,上面用水泥板覆盖,既可排水,也能供农用车卸货使用;同时整治泄洪道2400多米,新建泄洪隧洞300多米。”
青山村村民得知要整治河道,纷纷投工投劳。2017年,项目设计范围内的“田网”建设与渠道硬化工程均已完成。今年,青山坝首次实现了水旱轮作,小春种植了油菜和马铃薯等作物,新增油料45.5万公斤,马铃薯75万公斤,首次实现了机械化耕作3000亩。
“马上就要收稻谷了,今年预计新增优质稻谷20万斤。”王家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实施后,青山河两岸村民将新增纯收入300余万元,人均增收8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