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天气访友喝茶再合适不过了。近日,一场由宜宾爱茶人自发组织的中秋主题茶会应运而生。茶会起初取名为“云起闲茶”,源于一群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喝茶而又喜欢茶的中年人。“云起”取自唐朝诗佛王维《终南别业》的那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中年的心境即使相隔千年也有相通之处。王维的中年心境一如现实中处在焦虑心境中的中年人,试图通过寻求“禅茶一味”体会上有老下有下忙碌日子里短暂的一盏茶时光,“闲茶”也迎合了人到中年忙里偷闲、苦中作乐的生活感悟。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自唐朝开始,就有煮饮团茶的习俗,唐人的咏茶歌,最经典的莫过于“一碗喉润物,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等,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清风生。”据说到中秋佳节,古人赏月之时就会轻声哼唱。此时饮茶毕,飘飘若仙,堪与广寒宫的嫦娥相比。
中秋茶会采取AA制,所有的费用由参加茶会的人均摊。因为正中秋是阖家团圆的日子,茶会便提前到中秋节前一个星期日,由茶会的组织者发出茶会通知,召集来自各行各业爱茶的人参与,为确保喝茶人的安静,每次喝茶的人数不超过10人。
参加茶会的茶友先后在漂着桂花花瓣的陶瓷净手盆中净手、签到、随意抽取手绘有各色花卉的座签,然后走到茶席前找到席上和手中抽取座签上相同花卉的位置入座。茶席上早有活动的组织者或取一枝桂花于瓶内,或置少许石榴、柿子、花生、葡萄等果实于盘中,配以时令的零星鲜花点缀,几碟精致月饼也是不可缺少的,席上便有了体现中秋“花好月圆”的吉祥之意。
茶会用茶大多定位为原产地品质性价比较高的口粮茶,水是茶友们提前取自城市郊区山中的泉水,茶具为极普通的白瓷,一只盖碗,一只透明玻璃杯、参加茶会茶友各自的主人杯,加上茶席上必备的茶夹、茶荷、茶洗等器具,一个简单而时令的茶会就这样开始了。
烧水、泡茶。时令茶品为乌龙茶之凤凰单枞,顺序是大乌叶、鸭屎香、杏仁香,味道较重的蜜兰香压轴。
赏月与喝茶结合,器为茶之父,好茶应配好器,茶器蕴藏着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底蕴,每一款茶具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持杯品茶,犹如姜尚钓于渭水,于山水间心怀天下,于平凡中窥大智之道。喜欢茶器的龙哥自带一款建盏,因茶汤的长久滋养泛着五彩的光泽,受到众多茶友的赞赏。而温润如玉的刘老师则偏爱汝窑,一见倾心于手中一款莲花杯,器型聚香,符合手握大小,弧度柔和秀润,造型经典,茶杯与其人搭配和谐。
第一泡大乌叶开喝,可见茶汤清亮,颜色淡黄。大家喝完几口,便七嘴八舌议论开来,“口感很好,香味也足,喝起又很温润。”“回甘也好,汤色很亮。”“我刚开始接触茶,喝不出来太明显的味道,只感觉很香很好喝。”第一次参加茶会的罗燕不好意思地说。几泡过后,换茶,上第二道鸭屎香。说起名字就觉得很有意思,懂茶的茶友娓娓道来这款茶的故事与由来,喝茶的人则在味觉里直接与前一款茶进行对比,“比起大乌叶,汤色略深一些,汤水更香更柔。”“杯底很香,还有兰花香”……无论新茶客还是旧茶客品不品得出味道不重要,重要的是觉得喝了茶后,很香,感觉很舒服。最后一泡,蜜兰香,因为焙火的增加,茶的口感也越重,一喝,老茶客便说:“焙火很足,火工掌握得很好。”
几款茶下来,满室飘香。喜好朗诵的谭老师兴致勃勃地朗诵起那首经典的《水调歌头》,黄老师的古筝曲《春江花月夜》也随后跟上,喜欢戏曲的小龙女一曲吴侬软语的越剧尹派传统剧目《桑园访妻》清唱压轴,更是令人惊艳。
“第一碗白鲞红炖天堂肉,第二碗油煎鱼儿扑鼻香,第三碗香蕈蘑菇炖豆腐,第四碗白菜香干炒千张,第五碗酱烧胡桃浓又浓,第六碗酱油花椒醉花生……”才艺的展示终究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桑园访妻》的欣赏中,六碗美味佳肴让席中喜欢烹饪的主妇们借着剧中的唱词便聊起了中秋家宴菜品的安排。
在茶面前,秋天不萧瑟,满溢的是秋香。
几款茶喝到天色渐渐暗下来,大家意犹未尽地分享起自己的私房茶,分享着席上的月饼、点心,为当天的茶会完美收尾,趁着天边的余晖,尽兴而归。
“所有的相遇都是温暖,虽然秋风渐起,对生活仍要倾尽热情。我们一直走在更好的路上,愿喜欢茶的人因茶而生更多美好。”茶会的组织者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