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画像。
国庆假期,成都这座“网红”城市热闹非凡,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涌入。在成都不胜枚举的旅游景点中,有一处地方,可以说是游客来到这座城市的必去之处,那就是——杜甫草堂。这里不仅是后人追寻“诗圣”杜甫的胜地,更是四川的文化地标。
近日,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四川省教育厅、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四川日报、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承办,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四川省青少年文联协办的2018首届青少年“四川历史名人书画传习”活动,正面向全国大中小学生,征集以四川首批十位历史名人为主题的书法、书画作品。其中“诗圣”杜甫,无疑是很多青少年们想要书写的历史名人。
光焰万丈长 书写底层人民之歌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是唐代杰出文学家韩愈对于杜甫和李白的至高赞扬。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优秀的诗人层出不穷,能在唐诗的江湖中留下千秋万世名,杜甫的成就与高度自然不言而喻。
杜甫有无数的诗作被选入中小学教材,从孩子们走进课堂开始,就会在杜甫的诗中领略世间百相和自然之美。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里的早春时节,还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深秋山林。孩子们进入中学,就会看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国家衰亡的凄惨景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里的忧国忧民之情;当然,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和气概。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上,为何杜甫会受到后人如此高的认可?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吴明贤曾说:“时至今日,大家之所以喜爱杜甫,就在于他诗作中的精神思想,体现出深刻的人本关怀精神……他亲身体验了人民生活的苦难和国破家亡的痛苦,不断地为底层人民发出愤世的呐喊。”
当杜甫遇上成都 是互相的幸运
公元759年的冬天,当杜甫辗转来到成都时,他不会料到,自己会在四川的历史文化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同时他也不会预知,成都这座城市会带给他怎样的惊喜和转变。当杜甫遇见成都,对彼此而言都是幸事。
当代诗人向以鲜,就曾在其文章《当杜甫遇见成都》中这样写道:如果成都没有杜甫的寓居岁月,成都的诗意将缺少一道壮丽的底色;如果杜甫没有经历成都的山川风物之美,那我们所看到的杜甫可能完全是另一副模样——除了悲苦,还是悲苦;除了绝望,还是绝望。“所以,当杜甫遇见成都,是互相的幸运。”向以鲜说,巴蜀这块大地,给予了杜甫很多东西,包括精神上、物质上、甚至是生活起居、习惯上的改变。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