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州网 — 精彩生活从这里开始!
官方空间官方空间官方微信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宜宾2200年建城史——古镇篇

责任编辑:胡钰发布时间:2018-09-19 12:54:34
来源:百家号点击:
编者按:今年是宜宾建城2200年,宜宾新闻网推出《宜宾2200年记忆》。这组特别策划以时间年代为轴,以文物为焦点,尽量找到历史人物,粗略地勾画出宜宾几千年的历史。今天推出《宜宾2200年建城史 古镇篇》,以飨读者。

横江记忆。(陈刚 摄)

每一个城市都有可以诉说历史的古镇,每一个古镇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属于自己的年代故事。随着时代的变迁,总有一些老物件、老建筑保留了下来,它们就是时间流逝所留下的脚印。9月18日,让我们一同跟随这些脚印,感受宜宾古镇的风土人情。

幽奇险峻石城山。(邹志荣 摄)

横江古镇——迎来新世纪新机遇

走进横江古镇,可以看到升级打造该镇设计者的一些小心思。古城墙上的鲜花被栽种在别有心裁的“小花瓶”中,竹筒、酒碗、泡菜坛……都被利用起来,体现了它们生命最后的价值。

横江镇新石器时代即有人类于此活动,东汉时期已为群居之所。可见该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00年前。

东汉时,此地已为群居之地。1998年5至8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宜宾市博物馆、宜宾县文管所联合对横江古镇(核心保护区)前1公里处的油房坝9座东汉岩墓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出了大量酒器、生活器物,充分反映了东汉时这里商贸经济、农业经济的繁荣。

清乾嘉时横江古镇已为著名商业大镇,川、滇间著名水陆码头。今天的横江镇仍为宜宾县西南最大的商贸大镇,它同云南省水富县城“云富镇”以及楼坝镇,共同担负了川、滇下关河流域的主要经济贸易活动。

石城山栈道。(刘宜广 摄)

横江古镇核心保护区占地总面积15公顷。有大街7条,小巷10条,历史建筑规模13500平方米,历史建筑完好比率90%。从宋至今,这里一直是宜宾县西南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如今,横江镇成为了极具开发前景的古镇,它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横江镇已成功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成功跻身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三批“四川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市优先发展重点镇。

走在古镇的街道上,看着那些古老的大树、古韵浓郁的门窗以及城墙上遗留下来的字迹斑驳的标语,听着路边摊贩吆喝买着“眉毛酥”,仿佛新旧世界在这里被打开了一道门,穿越了千年。

龙华古街一角。(唐仁拍 摄)

龙华古镇——八仙山上的奇迹

记者第一次到龙华古镇,已是傍晚,夜幕降临下的街上,突然看到一身旅行装备的外国人骑着自行车从古镇的街上“飘过”,不禁感慨龙华古镇的“名声在外”。

经过当地人的推荐,我们找到了一家中餐店,老板热情地招呼着大家坐在风情凉桥桥头的一张餐桌旁,由于店外无路灯,老板为大家点来了蜡烛。桌上摇曳的灯影、华灯初上的凉桥再配上空中飘荡的柳絮……这就是龙华古镇的魅力缩影吧。

然而,细细品味这座古镇,了解它的文化底蕴,更加受之吸引。

晨曦初露石城山。(程瑶 摄)

在龙华古镇西面海拔891米的八仙山上,有一尊佛像,是龙华八绝之一。八仙山,别名“马家寨”(系清初马姓避难时在此修筑),又名“慈云岩。”立佛是一尊释迦牟尼立象,面北背南,身高32米,无脚。发作笈或螺髻,披肩为多褶通肩大衫,袒胸束腰,身着袈裟,袖口下垂,两眼平视,肃穆慈祥。造像采取深浮雕手法,沿佛像凿葫芦形神龛,佛身半露。

自身高35米的巴米扬立佛被塔利班炸毁后,这尊32米的八仙山立佛便自然而然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立佛。通过对当地人民的调查了解,龙华人几乎都是从清朝初年的“湖广填四川”移民大迁徙中几经辗转,来到龙华并在这里生养繁殖。根据文物部门普查,这尊佛像当建于明代,因为这里的历史断过代,现在的龙华人民对立佛的来历一无所知。

至今,这座大佛仍然有许多未解开的迷,给了后人们无限遐想。

佛像的造型都是根据一定的仪轨来造的。就是说,不同的佛像,它就有不同的仪轨。但是,龙华这尊佛像,与全国各地的佛像都不一样,比较独特,它有许多玄机等待后人们去解答。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胡文和先生所说:它没有唐代佛像头部的高肉髻,水滴状的耳垂;肩上没有哲那环和搭钩;颈上没有三道项线,一个头像直接放在肩上;带手镯。因为按照佛教的仪轨,佛像是不戴手镯的,只有菩萨才戴手镯;腰上系一短裙,犹如妇女做饭时的围裙一般。

综上所述,龙华立佛显得不伦不类,从整体上来说,它是一尊释迦摩尼或者接引佛,但是仔细一看,既不像佛像,也不像菩萨。不过正因为这样,它才具有世界唯一性,成为龙华八绝之首。

横江古镇一角。(宜宾新闻网 喻熹 摄)

李庄古镇——与大师们对话

抗战期间,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等一批学校和学术机构为避日军轰炸,遍寻校址无着。正在焦虑和失望的时候,李庄的乡绅闻讯,即发了一纸电文:“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这一纸电文,让当时的学界名流感受到了李庄小镇的博大胸怀,让这个江边小镇为世人所知。

李庄,春秋战国即为古僰人聚居地。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公元540年)置六同郡起,已有1460年历史。又于隋、唐、宋代中作过州、县治400余年。明、清两代是长江沿岸重要水陆码头,湖广移民集中之地,联系南六县的物资集散中心,社会经济与文化较繁荣,留下了许多重要文化遗迹。

镇内体现明清建筑特点的庙宇、殿堂、古戏楼、古街道、古民居、古作坊、古井等文物古迹随处可见;慧光寺、玉佛寺、东岳庙、南华宫等代表“九宫十八庙”的古建筑群有很高文化艺术观赏价值。

至今,李庄仍完整保存着18条明清古街巷。石板街道,两旁多为清代建筑,风火山墙高耸,雕花门窗,古色古香。临江码头,有石板阶梯层层叠叠而上,通往大街,具有浓厚的川南地方民族特色。

李庄是一个有故事的小镇,诉说抗战风云的名镇,还是一个能折射中国文化、积淀着历史遗迹的千年古镇。

李庄,更是一个能洗涤人心灵的古镇。走在李庄的古街,看着那些抗日期间留下的旧址,聆听当年的故事,置身名人故居,仿佛在与大师们对话。

“林徽因曾经在这里待了6年,由于当时的条件不好,林徽因来到这里时一直生病,但即使是在病痛中,她也创作下了许多佳作,想到这里就觉得很感动。”前来李庄游玩的外地人李先生说,没想到那么多名人都在李庄待过,这里真的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古镇。

一部川滇百年史。(廖永康 摄)

安边古镇——

除了李庄古镇、横江古镇、龙华古镇以外,宜宾还有一些不起眼的小镇,至今依然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古建筑。

安边镇位于宜宾县西部,距县城只有30分钟车程,是金沙江末段北岸的一个乡镇,东邻柏溪镇,南界普安镇,西接云南水富县,北靠屏山县,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安边镇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当初的繁华集市到如今的僻静场镇,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

记者从安边镇人民政府了解到,安边保存完好的古街共有400多米,目前,当地党委政府正在对场镇进行改造,保留古街道原有格局,对其进行风貌整治和修复,让安边绽放出更加迷人的风采。

“小时候,街上可热闹了。”说起安边镇,今年40岁的曹洪彬颇有感慨,在这里土生土长的他对家乡无比热爱。

风雨桥夜景。(刘天富 摄)

“1970年至1990年间,安边水路发达,宜宾至屏山、云南水富必经此地,每到赶集时人山人海,街上的人民食堂一天要卖四五盆泡生姜。”曹洪彬说,当时街上的人民旅馆、火车站旅馆、一旅社、二旅社经常都是满客的状态,那是他记忆中家乡最繁华最热闹的日子。

曹洪彬讲起了二三十年前江中“放筢子”的故事,“上个世纪80年代,为了节约运输成本,人们将圆木捆绑好后,直接从上游放入江中,让其自由漂流至下游,下游设置专人负责接收,而安边便是一个中转站。当时的场面十分壮观。”

而与安边有关的历史人物,曹洪彬如数家珍,“石达开曾路过这里,朱德也到过安边……”

随着铁路、公路的兴起和发展,安边镇的人气逐渐下落,以往的车水马龙已不复存在,常住人口数量陆续减少。

如今行走在安边的街道上,有些冷清。踩着被雨水打湿的青石板,看着石块堆砌的古城墙,缓慢的节奏让时间停留在了这一刻……

“这里离宜宾县和云南水富县都近,好多人都搬去城里住了,安边就冷清了。”当地人罗文章一边介绍,一边走进一条小巷。爬上几级台阶,穿过一道宅门,里面别有洞天——一栋两层高的古建筑和一个小院,院里还有人住着。主人指着墙上的图案说,“这里以前是将军府,曾有将军在此住过。”主人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虽然现在的安边镇已经没有了当年那般车水马龙之景象,但却散发出别有味道的宁静。望着金沙江对面的高楼大厦,在看看镇上的古街道,强烈的对比感让人更加珍惜这里的现有的气息。

龙华古镇神山隐立佛。(陈长春 摄)

井口古镇——永乐古街拥有千年历史

江安县井口镇曾是一个大镇,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时,化工厂入驻后带动了经济发展,水运码头曾设于此地,井口镇是昔日十分繁华的长江码头古镇。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里渐渐失去了当年的繁华景象,但那条“永乐古街”却依旧不失它应有的韵味。

对于历史文物的保护,最好的方式便是继续使用它。

永乐古街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古街长约七八百米。至今仍有几百人居住于此。每逢赶集天,这里一改往日的宁静,茶馆里悠闲的老人喝茶聊天,小酒坊里三五几个朋友就着花生米喝一壶老酒,街上人来人往,恍然又回到了当年。

踏着沉沉的青石板,轻抚着街道两边的红墙青砖,感叹时光流转,岁月静好。(陈长春 刘敏 记者 喻熹 整理报道 特别鸣谢屏山县委宣传部、叙州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