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每年暑假,全国各地各类中小学生夏令营热热闹闹,也不时曝出诸多乱象,引发舆论热议。
夏令营产业化 动辄上万
记者了解到,暑假打着博物馆、传统文化旗号的游学夏令营活动不少,但质量良莠不齐。有学生家长在网上吐槽:有的“老师”靠网上内容拼讲解词,甚至一本正经“胡说”;部分高价活动,却只是带着学生进入博物馆,然后以“自主发现”的名义,让学生自行“探索”。
来自湖北省十堰市的一位学生家长反映,近期孩子参与的游学夏令营只是走马观花地参观几所名校,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参观景点、吃美食,还诱导购物。记者了解到,尤其一些境外游学夏令营,会直接将学生带入购物村,诱导购买奢侈品。
此外,不少英语、数学、化学、文学等夏令营,以教室授课为主要形式,披着夏令营外衣,实则却是补课,使得夏令营变成了培优班。
记者调查发现,花样百出的夏令营催生了不菲的报名价格。国内夏令营行程或训练周期一般为7天,收费在3000至15000元不等。国际夏令营项目,一般两周的时间,费用高达3万至10万元。一些包装成游学夏令营的项目,相比同等路线的旅游产品,价格翻倍。
武汉大学城市安全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尚重生表示,近些年来,我国夏令营发展迅速,但是高度的市场化、产业化,使得夏令营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着商业的考量。“比如说一些机构和学校勾兑,老师带团夏令营就可以免费旅游、免费出国,整个过程不乏渗透利益输送关系。”
行业门槛过低 监管缺位
夏令营是暑假期间提供予儿童及青少年的一套受监管的活动,寓学习于娱乐,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是为何夏令营存在诸多乱象?
“家长不知道把小孩送到哪个夏令营,不清楚质量,信息不对称。”尚重生说,一些家长出于攀比从众心理,只是道听途说,就把孩子送到某个夏令营,市场良莠不齐的情况下,家长没办法辨别。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一行业在我国的资质门槛设置过低。除了教育机构,社会机构只要其公司是合法登记注册,不超过范围经营,就可以开办夏令营。目前,不光旅行社、培训机构在办夏令营,网站、俱乐部,甚至地产公司都在办。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范先佐分析,夏令营活动往往涉及上课、旅游、食宿等活动,所以在质量、价格等监管方面,往往分散于教育、旅游、工商等不同部门。很多部门管同一件事情,每个部门都觉得应该是其他部门管,结果往往就是谁都管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