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州网 — 精彩生活从这里开始!
官方空间官方空间官方微信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 >

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凝心聚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四

责任编辑:文武秀发布时间:2018-10-10 17:55:47
来源:四川在线点击:
一个时代的画卷,人心是最美的底色;一个民族的复兴,精神是关键的钥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省委高举旗帜,切实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在巴蜀大地落地生根。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做大做强理论舆论,厚植厚培文化文明……为四川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高举旗帜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入秋后,宜宾市高县胜天镇气候宜人,大小茶馆里十分热闹,茶客沈大爷和几个老伙计摆着龙门阵,“前阵子有宣讲员在茶馆里宣讲,大家听得很带劲”。

伟大时代必有伟大思想领航,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能焕发强大的实践伟力。四川以富有时代性、创造性、贴近性的方式推动科学理论深入人心,高县“茶馆式宣讲”是一个缩影。

我省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为龙头,通过集中研讨、专题调研、带头讲学、年终述学、报告通报、督促检查、学习考核等方式,不断提高中心组学习质效,不断提升广大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取得丰硕学习成果,推动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近年来,我省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等,积极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马背宣讲团”“姐妹宣讲团”、摩托车“突击队”、文艺“轻骑兵”“挎包宣讲队”“扁担小分队”……全省各地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组织形式多样的宣讲队伍,及时把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送到基层干部群众的“家门口”和“心坎上”。

宣讲报告会、座谈会、文艺演出、主题展览、“汉藏双语”“汉彝双语”、方言土语……各地在宣讲中坚持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与基层群众“拉家常”“聊国事”,让老百姓听得懂、喜欢听。同时,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联动省直媒体和地方媒体,坚持“报、刊、台、网、微、端”等同频共振,扩大宣讲覆盖面和影响力。

精心谋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我省扎实开展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大调研,结合四川实际确定“1+6”重点课题和53个自选课题,2篇调硏报告在中宣部《决策参考》刊发。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等多项对策建议,经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审议后,写入《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我省组织做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新时代面对面》等重要辅导读物的发行使用工作,发行党的十九大文件及学习辅导读物645万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71万册。

理论宣传、理论研究、理论学习……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四川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凝聚民心

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

“四川藏区传统文化保护得好,脱贫攻坚成效明显,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在2018“海外华文媒体感知中国(四川)行”活动中,阿联酋中东网络电视台总编辑张春明表示,“我一定把这里的发展和变化如实传播出去。”

人人都是正能量的传播者。9月29日,虽然2018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已经落下帷幕,但是为宣传周开行的地铁主题专列“安安号”仍在运行。成都市民蒲实看着车厢中的漫画说,要把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讲给家人听。同样好看入心的,还有四川日报全媒体集群精心制作的网络安全科普小游戏《如果宫斗剧里有wifi,你能活到多少集?》,一经推出火爆刷屏。“这样的宣传好记好用,太到位了。”有网友感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大力推进新闻舆论工作创新,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全省上下的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提振起来,齐心协力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前进。

做大做强正面宣传。我省聚焦中央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四川实际,围绕重大会议活动、特殊时间节点、重要发展进程,坚持网上网下共同发力、内宣外宣紧密呼应、省市县协调联动,梯次推进主题宣传、成就宣传、政策宣传、典型宣传,充分展示四川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营造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舆论氛围。

加快推进媒体融合。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要求,我省认真研究部署、逐步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一体发展,指导省级媒体整合资源打造川报观察、四川观察、封面新闻等移动端重点产品,围绕中心工作,瞄准网友关注热点,推出一批点击量过千万乃至上亿的正能量“爆款”。党的十九大期间,川报观察、四川观察精心制作推出《总书记说四川话你听过吗?》《总书记说了这一句大家都在喊“安逸”!》等新媒体产品,点击率累计超8000万,入选中国记协评出的十九大期间全国最受欢迎的100个新媒体“爆款”产品。

四川县域多、多民族聚居,舆论环境复杂,为此,我省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成为拓展基层舆论阵地的重要突破口。今年7月召开的全省市县融媒体中心建设现场会,吹响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集结号。以实现功能为突破,立足市县媒体发展实际,我省确定了县级融媒体中心“集约化、差异化、本地化、社区化、品牌化”的建设原则,着力发挥决策参考报信息、正面引导把方向、解决问题发点球、负面管控防风险“四大功能”,打造集广播电视、网站、社区论坛、新闻客户端、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等于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全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理念契合、组织聚合、业务整合、功能融合,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大力推进依法管网治网。落实省内主要网络平台主体责任,强化互联网企业党建团建和社会组织建设,持续开展净化网络舆论环境专项整治,对800家违法违规网站取消备案或停止接入,关闭论坛账号、微信公众号3400个。同时,筑牢网络安全屏障,依托电子科大、绵阳九洲、中电科十所等一批科研主体,开展核心技术研究攻关,持续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常态化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大力提升网络安全防御能力。

培育新人

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与以往汇报会、表彰会的感觉有很大不同。”9月25日,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举行成都专场,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艺术家,用曲艺联唱、数来宝、四川清音、情景剧等艺术形式演绎道德模范的故事,观众叫好连连。

作为这次成都专场的特色节目,情景剧《我们的儿子》讲述了来自四川的第六届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刘源,把汗水挥洒在处理百姓用电故障、社区服务的现场,把爱心送到孤寡老人、军烈属、残疾人、留守儿童身边,成为不少空巢老人“儿子”的动人故事。“仿佛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来自成都工业学院的岳华,和300名同学一起观看了整场演出,他们为新颖的节目形式、感人的故事点赞。

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年来,我省以“道德模范”的选树宣传持续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引导人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省共有6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24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12人被评为“中国好人”。培育评选“四川省道德模范”170名、“四川好人”2049名,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基层巡演、巡讲活动上万场,编创的《你好·青春》励志音乐剧,摘得2017大学生戏剧节唯一大奖“金刺猬奖”,受邀在中国国家话剧院连续演出3场。

今年,我省首次举办“四川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每季度进行,集中宣传展示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的感人事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以制度化促进志愿服务经常化持久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已建成志愿服务队伍3.6万余支,注册志愿者600余万人,各地各部门常态化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和活动近7万个,形成覆盖市、县、乡镇、社区的志愿服务组织架构,已有43个先进典型在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宣传推选活动中获奖。

同时,我省坚持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累计投入资金9.8亿元,建成各级乡村学校少年宫4400多个。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省共有成都、绵阳、广安、遂宁、泸州5个全国文明城市,以及文明单位219个、文明村镇222个、文明家庭14户,命名表彰和复查确认省级文明城市88个、省级文明单位2534个、省级文明村镇625个、文明家庭100户,为四川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盈的道德滋养。

振兴文化

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9月24日中秋节,眉山三苏祠,乐舞《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拉开一场特殊的中秋晚会序幕,30名三苏祠小讲解员表演的诗词串烧《东坡颂月》吸引了众多观众。今年中秋假期适逢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我省各地广泛开展主题文化活动,为群众提供主题多样、内容新颖的节日文化大餐。以七大传统节日与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传统时令节气为主要内容,我省推出“7+X”传统节日体系,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鲜明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瞄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一系列战略谋划与务实举措强势推出。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四川深耕巴蜀文化沃土,着力构建研究阐发、保护传承、国民教育、宣传普及、创新发展、传播交流六大体系,深入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古蜀文明保护传承、传统节日振兴等重点工程,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历史名人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殊名片、宝贵资源。经过调研摸底、市州申报、专家评审等环节,我省从各地推选的144位历史名人中,评选推出大禹、李冰、落下闳、扬雄、诸葛亮、武则天、李白、杜甫、苏轼、杨慎等首批10位四川历史名人,引发广泛关注。目前,我省已成立和完善首批四川历史名人研究会9家、研究中心10家,正筹建和提升历史名人博物馆和传习基地,推出一批研究著作、主题活动、文艺作品和旅游线路。

古蜀文明源远流长,四川历史文化蔚为大观。我省启动古蜀文明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动三星堆遗址、沱江流域及龙门山脉东麓考古调查勘探工作,编辑出版“古蜀文明保护传承精品系列丛书”,举办“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展”等系列展览,推动四川文博单位与一带一路沿线博物馆深度互动。深入实施重点考古发掘工程,江口沉银遗址入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老官山汉墓出土天回医筒研究保护利用工作有序推进。

四川不仅是文物大省,也是文艺大省。在振兴发展的大潮中,特色文化名片愈加亮眼。看四川出版,今年前8月,“米小圈”系列图书总发行量达1510万册,在全国各小学校园中引发“米小圈”风潮。一花独放不是春,仅去年,销售10万册以上的川版大众图书就达63种。再看四川影视,“霸屏”之作不断涌现。峨影集团倾力打造的电影《十八洞村》,以诗意的电影语言记录时代变迁,讲述贫困地区人民的内心世界,实现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电视剧《我的1997》《索玛花开》《天下粮田》等多部主旋律影视精品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热播,电影纪录片《二十二》等一批作品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以改革为动力,聚焦高质量发展,四川文化产业乘势而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超过4%。目前,《四川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确定的71项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已全部完成。省属8家文化企业(单位)资产规模达到420亿元。21个市(州)有15个成立了文旅集团或文化产业公司,每个市(州)都有自己的文化品牌和文化活动。全省文化类上市公司1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5家,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进入“中国文化企业30强”,新华文轩成为国内第一家A+H股两地上市出版发行企业。全省民营文化企业达3万多家,2017年总产值达600多亿元。我省文化消费指数进入全国前十。

大展形象

讲好四川故事、传播好四川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四川

一项调查显示,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国外民众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第一是“大熊猫”。

8月21日至26日,首届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周在北京举行,四川牵头举办的“熊猫中国·四川之夜”和系列配套活动,一票难求,网上相关报道的总点击量超过5亿人次。从大熊猫到大熊猫文化,从萌在眼里到走进心底,大熊猫既是助推国之交与民相亲的友谊之桥,也是四川的文化使者。

四川吸引人眼球的,不只是大熊猫。我省借助多种文化元素和丰富新颖的活动,对外讲好四川故事、传播好四川声音。

国庆期间,北京姑娘牛聪来到四川旅游,就是受了“百部看四川”作品《我为杜甫修草堂》的影响。在这部短片中,“盖匠”刘明富用一把篾刀、一副梳板、一座铡刀,还有一身力气,20多年如一日地维修茅草屋。独特的视角,再现了杜甫草堂的古朴典雅。

“微”中可见大。在腾讯、优酷、爱奇艺等网站、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开播的微视频系列作品《百部看四川》,已推出富有地域性特色的精美作品100余部,受到广大网友的热烈欢迎和广泛传播。

近年来,四川创新推进对外宣传,在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金砖国家电影节、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全体大会等重大经贸文化活动中,都加大了宣传推介力度。策划开展了境外媒体四川行、天府四川海外行、外国明星名人来川体验特色文化等“请进来”“走出去”活动,推出《熊猫与少年》《当一天中国人》等外宣精品。

系列举措向世界传递着活色生香的四川,俄罗斯《龙报》主编商永深有感触,“这几年,我感觉四川的消息突然增加了好多,曝光度关注度一下提高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四川省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着力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着力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召力,着力壮大中华优秀文化影响力,着力提振文化供给体系创造力,着力增强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战斗力,努力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新局面作出四川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