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院一号难求,号贩子转卖号源牟利,加剧了患者就医难度和就医成本。北京卫生部门近年推出“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改革新政,患者可通过“京医通”微信、自助挂号机、电话等多种渠道,实名预约7天内号源。但“与时俱进”的号贩子也转战到了挂号移动终端抢号,各种挂号App平台也随之诞生。一边是患者下单预约挂号,一边是号贩子接单代挂,号贩子和平台基于“互联网+炒号”,平分暴利。(据《新京报》9月10日报道)
号贩子过去聚集在医院周边,如今升级到了网络上,利用移动终端App等方式接单代挂、炒号,在技术上比原来更加复杂,在挑战监管问题上更加隐蔽。号贩子转战App,监管不能原地踏步,应更新升级监管手法,稳准狠地惩治,维护患者的正当权益。
眼下,号贩子哄抢大医院号源牟利存在三个特点。一是形式新,从线下到线上,转到移动终端App,比聚集在医院周边向患者兜售号源的行为更方便操作;二是销售准,使用移动终端App截取患者的挂号信息,再向患者销售号源,针对性强,对患者信息掌握得更精准;三是隐蔽性强,利用新技术、新形式、新途径牟利,赚了钱却不用与客户见面,不怕被监管部门认出来。
号贩子的新特点加大了整治的难度。对转战App的号贩子,监管部门应与时俱进,升级技术手段进行打击。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公众辨别挂号App的真伪,对以假乱真的App要追究平台责任。还可借鉴黑名单机制,“拉黑”惩戒长期从事号源贩卖的当事人,从技术层面精准定位、严格控制和沉重打击号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