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继今年1月各中间价报价行相继将“逆周期因子”调整为中性后,时隔7个月再次重启。据了解,“逆周期因子”由各报价行根据经济等基本面变化、外汇市场顺周期程度等自行设定,调整“逆周期因子”可以适度校正市场供求中顺周期因素对收盘汇率的影响。去年5月份,为了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核心成员基于市场化原则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由原来的“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调整为“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引入“逆周期因子”有效缓解了市场的顺周期行为,稳定了市场预期。
今年1月份,随着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趋于平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行基于自身对经济基本面和市场情况的判断,陆续将“逆周期因子”调整至中性。近期,受美元指数走强和经贸摩擦等因素影响,外汇市场出现了一些顺周期行为。数据显示,8月24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下调343个基点,报6.8710,相比今年2月初下行幅度近10%。同时,跨境资金流动波动加大,6月、7月银行结售汇差额连续收窄。基于自身对市场情况的判断,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行重启了“逆周期因子”。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从市场影响来看,“逆周期因子”传递了较强的通过价格方式进行逆周期调控的信号。此前“逆周期因子”的推出、调至中性,以及两次发挥作用均对即期美元对人民币产生较大影响,甚至扭转了短期市场行情。
“短期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会出现反弹走势,呈现双向波动特征。”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师鄂永健分析,8月24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公告当晚,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在夜盘交易时间急速飙升,从6.88一线升至6.80附近,离岸人民币汇率也上涨超过800个基点。8月27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上调202个基点,报6.8508。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调整还是重启“逆周期因子”,并没有也不会改变外汇供求的趋势和方向。鄂永健表示,从中期来看,美联储渐进加息、欧日央行保持政策宽松以及部分新兴经济体货币危机条件下,美元指数仍获支撑,加之受经贸摩擦影响,人民币仍有一定贬值压力;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最终走势仍然取决于我国经济基本面,当前,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增长动力加快转换,增长韧性较强,人民币汇率有条件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