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电网运行监测。(宜宾新闻网 赵雪松 摄)
说起行业先进、劳动模范,人们往往会觉得和自己有一定的距离,即便是身边的同事,由于朝夕相处,也常常忽略他们的闪光之处。打造劳模创新工作室,就是打造更多的工人技术明星、技术状元和创新能手,并通过他们凝聚职工“粉丝”,服务企业发展,是实现技术技能创新成果和绝活绝技在最大限度上的传承和推广,更是放大先进典型“正能量”的好方法。
近年来,四川能投集团高县电力公司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焕发创新热情、奉献创新智慧、激发创新活力,以王永苹为引领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就是其中的典型。
是典型,更是一面旗帜
近日,记者来到设在高县电力公司的“王永苹劳模创新工作室”,这是以宜宾市劳动模范、公司调度中心调度运行班班长王永苹领衔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
走进工作室,记者看到一张张职工生活照、工作照、一张张奖状和一面面锦旗整洁地挂在墙上……这里记载着在王永苹的带领下,由8名创新能力强、甘于奉献,在技术攻关、生产管理、文化创新等方面有专长的团队的成长历程和精彩故事。
“公司电网并网中小水电站25个,总装机容量14.8KW,接入电网有南方电网、国家电网,全网运行供电线路2312kM,调度中心指挥和管理着1500平方公里发供用电,专业强、技术要求高。”王永苹告诉记者。
“王永苹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之初,就以“电网安全运行、提升公司效益”为中心。工作室为团队成员个人制定年度成长计划、三年成长规划书,围绕公司中心工作和重点难点问题,广泛开展示范授业、技术培训、管理创新、业务交流、导师带徒等活动,建立每位工作室人技能比武机制,激发员工创新热情和创新活力,积极向劳模先进标杆看齐。
认真分析研判。(宜宾新闻网赵雪松摄)
两年来,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攻关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的深入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创新学习手段的广泛应用,极大激活了员工的创新潜能,有效提升了团队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
班组成员王兰对此深有感触。她告诉记者:“在劳模班组,感受到各种‘压力’,从工作到生活,从行为到心态,不留死角。这种‘压力’为我指明了方向……”
“自工作室成立以来,公司没有发生因为调度原因造成各类安全事故,保证了电网长期安全运行。”王永苹说,通过科学调配电力,在保证自供电充分利用的前提下,根据季节、水位等因素科学调配各发电厂发电负荷。经测算,全年县间区域经济调度产生效益4000万元。
王永苹劳模创新工作室。(宜宾新闻网赵雪松摄)
是标杆,更是一种传承
无人值守变电站是高县公司近年来推进的创新管理模式,变电站的指挥和运行全凭调度管理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率先组织学习,弄清原理,把握特点,开展相互研讨,在比学赶提中掌握技术。
劳模创新工作室配合开展变电站无人值班技术改造利用两年多的时间,目前19个变电站已完成16个站新建和改造,实现无人值班减人增效,同时完成变电集控站建设投入运行。
劳模创新工作室还配合开展无人值班变电站动力环境系统改造,增加了温湿度控制系统和自动风机和空调远控系统,减少自动化设备故障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增加了视频监控报警系统,电子围栏分区监控报警系统,智能门禁系统,确保生产场所安全可控。利用科技智能系统,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工作效率,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得到保障。
如今的“王永苹劳模创新工作室”代表的不仅是精湛技术、应用成果,更是一种不畏艰难、勇于攀登、追求卓越的劳模形象缩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四川能投集团高县电力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把劳模精神、劳模作用与推动员工创业创新、成长成才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有效地发散开来,榜样的力量在这里得到最好的诠释;这种“链式反应”让劳模精神薪火相传,为创新的嫩芽打开了成长的平台。
“通过劳模言传身教,引导职工创业创新,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劳模创新工作室不仅是凝聚员工创新活力的新载体,也是弘扬和宣传劳模精神的重要平台。”高县电力公司纪委书记、工会主席谢荣远说。(记者 赵雪松)